10月3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选战中四处奔走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忙里偷闲,来到当地的一家南瓜园摘南瓜,享受片刻悠闲。新华社/法新
伴随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几乎每天都有几份民调对大选做预测。连日来,有民调说奥巴马领先麦凯恩19个点(19%);也有民调说麦凯恩只差奥巴马2个点(2%)。民调悬殊之大,让人一头雾水。那么,大选民调到底有没有可信度呢?
警惕“民调的误导” 面对民调“一边倒向”奥巴马的现象,《华盛顿邮报》(10月29日)提醒,要警惕“民调的误导”。
1948年美国选举时,所有民调都显示民主党的杜威会获胜,结果却是杜威败给了共和党人杜鲁门,这也是美国历史上至今最大的“选举惊奇”。如今,麦凯恩阵营自比为杜鲁门,认为这次大选可能重演1948年的“大选惊奇”。
实际上,基于严格的调查规范、调查手段与误差筛选下的民调,具有普遍可信度;基于各种民调得出来的综合数据,也能反映出候选人在选民心中的位置。
就目前看,民调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那就是奥巴马支持率持续领先麦凯恩。所以,认定奥巴马胜出理所当然。毕竟,在美国大选史上,民调中“突出者”最终胜出的例子还是占多数;不能因个别“民调失灵”而否认民调的预测与前瞻性作用。至于民调差别大,或最终出现“民调失灵”的现象,则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调查假设的出发点不同,会造成民调结果大相径庭。比如,面对黑人奥巴马的参选,民调对种族因素、选民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与黑人)所占比重的考虑是不同的。很多民调认为,年轻人与黑人占投票比例高,故奥巴马优势很明显。而在麦凯恩阵营看来,很多白人群体在民调中可能声援“社会主流”——支持奥巴马,而内心真实想法则相反。类似想法的白人群体到底有多少?民调是无法统计的。
“突发事件”或改变民调 第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态”会影响到选情,并导致“民调失真”。当年杜威决战杜鲁门时,杜威在大选最后一周曾说出一句侮辱铁路工程师的话,导致支持率遭遇“滑铁卢”。面对美国大选的最后冲刺,奥巴马可能遭遇暗杀、候选人发表涉嫌种族歧视的言论、麦凯恩健康可能恶化等情况,都是民调所不能涵盖的“突发事态”,都可能改变大选结果。
第三,调查公司对调查手段、范围、样本、群体、目的等方面的偏好,都显示了民调的局限性。比如,民调机构一般都是通过固定电话进行调查,但如今很多人只用手机,这让调查对象中缺失了手机群体;再比如,由于民调公司急于发布或炒作的缘故,所选受访者可能信手拈来,通过类似样本大致估算出整个受访者的民调,都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因此,民调结果与大选最终的结果之间不一定能画上等号。(记者 毛玉西)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