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和的“铁榔头”情结
浪浪盼望的一天很快来了。 2005年农历大年三十,美国排协正式对外宣布,聘请郎平担任美国女排新一届主教练。
陈忠和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打电话给郎平表示祝贺。
电话里他们甚至谈到了四个月后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上的第一次对阵,不过他们都认为对于步入新奥运周期的中国女排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准备和“铁榔头”的比赛,而尽快给“铁榔头”寻找个继承人,这是事关中国女排前途的大事。
还在准备雅典奥运会时,就听陈导偶然闲下来唠叨过:明年一定得拉一个大主攻起来。
陈导指的大主攻,最理想的境界,当然是当年郎平的翻版。
了解他的人知道,因为郎平,他心中一直有个“铁榔头”情结。
1979年,22岁的陈忠和坐着火车赶到北京,到中国女排报到的第一天,就被主教练袁伟民安排和郎平一组,陪“铁榔头”打防守。
郎平作为主攻手的能力,让陈忠和看过一次就再也无法忘记,特别是她势大力沉的扣球,即使二十几年过去,陈忠和仍然念念不忘。
自从郎平退役,20年来中国女排再没有出现过郎平式的主攻手。虽然排球规则几经修改,“重炮手”已经不必像当年郎平那样能攻善守,全面发展,但即使是这样,大家期待的那个人仍然一直没有出现。
陈忠和从接任主教练那天起,就在苦苦寻找一锤定音式的“重炮手”。
2001年,身高1米90的上海籍主攻手张静闯入了陈忠和的视线,她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刚一出现就让陈忠和眼前一亮。
球队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亮相,张静大放异彩。四国邀请赛对阵古巴队,她的扣杀像炮弹穿破城墙,落地开花,不仅落点准确,而且富于变化。她还在拦网、后排防守等各个环节表现突出,显示了她的全面和灵活。打到后来,只要张静一腾空,古巴队的拦网球员就好像有些底气不足,那一幕情景在近些年的中古之战中是很少见的。当时在旁观战的日本队主教练感叹说:“中国队的1号(张静)让我吃惊。”
一位排坛老将断言:“张静就是第二个郎平,是未来中国女排可以一锤定音的人物。”
对这样一个主攻苗子,陈忠和当然寄予厚望,特别是看到她在扣杀中表现出的自信气质,他一度感慨,原来得到大主攻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事。他曾经在公开场合称赞张静,说她扣杀凶狠,技术全面,身高臂长,弹跳出色,假以时日,一定会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主攻手。
初次亮相就赢得满场喝彩,张静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她深知自己还过于稚嫩,想把实力转变成能力,今后真正大有作为,必须要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但是就在她和教练一起为这次“蜕变”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她和教练的心却越走越远……
陈忠和认为“响鼓更需要槌敲”,越是条件出色的运动员,教练越要盯紧她,不断地提醒她,敲打她,让她经历磨炼和考验。他丝毫不怀疑自己应该这样去要求初露锋芒,前途一片光明的张静,但是他恰恰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思想的千差万别,忽略了内心敏感的张静正在悄然发生的心理变化。
马 寅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