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藏错那11月2日电 题:喜马拉雅山区暴雪灾害中的冷与暖
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林嵬
受高原低压槽和孟加拉湾风暴的影响,自10月26日始,地处喜马拉雅山区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南部边缘持续了30多个小时的罕见暴风雪天气。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隆子、错那两县受灾最为严重。其中,隆子县通往错那县的公路平均积雪1.5米,最厚处达2米至3米。几天来,新华社记者驱车上千公里,耳闻目睹了茫茫雪域的冷与暖。
六旬老人从未见过如此大雪 记者10月30日从拉萨出发,越过雅鲁藏布江,经过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雪布拉山,放眼重重叠叠的山峦,尽被皑皑白雪覆盖。顺盘山公路下行,原野上的积雪先是没脚,继而盈尺,再是没膝,直达距拉萨500公里的错那县城,仿佛一直置身于冰雪世界里。西藏被誉为“地球第三极”,这次暴雪使它真正实至名归。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隆子县日当镇恰嘎村今年60岁的罗布占堆说,这场雪来得比往年早,而且非常突然,持续时间又长,降雪的30多个小时里“天像塌下来了一样”。
暴风雪骤然袭来时,日当镇白尼村羊倌扎西顿珠正在距村子60公里外的草场上看护羊群。他说,当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噼噼啪啪在帐篷顶上倾砸不止。翌日清早,掀帘一看,门口被积雪堵了一半,围栏里的2000多只羊被雪埋得不见了踪影,只是依稀可辨围栏的矮墙。
记者10月31日前往错那县时,于头一天抢通的柏油马路两侧堆着半人高的雪墙,碧空下的旷野中,没膝的积雪将平日纵横的沟壑一夜填平,山峦、矮冈也被包裹成一个个硕大的“棉球”,一切沉寂在雪的世界里。黑色的公路在白花花刺眼的雪原中分外显眼。
海拔4300米的错那县城,街道上和各机关单位的院子里到处堆着一人多高的雪墙与壮观的“雪山”。这场错那县有气象记录的48年以来最大的降雪,总降水量达106.61毫米,全县损坏民房456间,其中县城多处屋顶坍塌。
许多牧民喜忧参半 “本来我们每年藏历年前才离开夏季草场,现在不得不很快转场。”在隆子县通往错那县的公路上,隆子县日当镇牧民扎西坚赞告诉记者,因大雪覆盖草原,牲畜难以觅食,只好提前三个月把牛羊往村子附近赶。
大雪过后,在当地政府和驻地部队紧急救援下,大部分被困在牧场中的群众与牲畜从雪原中转移出来。看到了生存希望的牧民,惊喜的同时又担忧接下来的日子。
隆子县日当镇扎西岗村三组的16户牧民,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0月31日把被困的数千头牛羊赶回村里。村民赤列多吉指着圈中挤成一大团的2000多只羊告诉记者:“它们已经5天没有吃到草了,幸亏今天上午县里给分配了8麻袋救济草。”他担心,如果草料跟不上,羊会掉膘。
隆子县县委书记华学健介绍,因为提前降下罕见的暴风雪,许多群众措手不及,牲畜草料准备不充分。
雪灾还给不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不便。眼下正是群众拣拾牛粪做燃料的季节,大多数牧民没来得及备储燃料,越冬保暖也成问题。据了解,西藏自治区正在紧急调拨大批防寒物品、饲草料等物资运往灾区。
窄窄的“雪路”成为“生命大通道” “多亏解放军昨天连夜用推土机铲开了牧场到公路的通道,不然我家1000多只羊可能就要困死在雪地里。”11月1日记者在隆子县通往错那县的公路上,牧民扎西坚赞指着他家的羊群说,“如果没有道路,我们即便是找到牛羊也无法将它们转移回村里。”这几天,在无垠的雪原上,一条条窄小的“雪路”成为一条“生命大通道”。
10月29日20时,在吉五湖畔已被困了3天的错那县11位牧民焦急万分。大雪覆盖了牧场,660多头牦牛无力地卧在雪地上;外出放牧携带的食品、燃料也快用尽。望着齐腰深的茫茫雪原,他们心里谁都没底,有的只是惊恐和担心。
突然,远处几束灯光伴着隆隆的马达声――两辆推土机破雪而来。牧民们纷纷从4个帐篷里跑出来,激动地互相拥抱着、呼喊――“金珠玛米(解放军)来救我们了!”虽然还有30多米道路未打通,但11名牧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冲进雪地,张开双臂,跌跌撞撞迎向救援人员。
从10月30日下午起,经过山南地区交通局组织的150多名救灾人员和驻地部队63小时的艰苦奋战,由隆子县通往错那县的公路被抢通后,这条柏油马路成为许多被困群众的重要生命通道。走在这条公路上,不停地会遇到浩浩荡荡的“返乡牛羊”。从周围山野中解救出来的人员与牲畜,也都集中在公路边上准备转场。
隆子县日当镇白尼村村民罗布说:“遇到雪灾,道路就是重要的"生命通道"!”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