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华东地区人文历史的画卷,犹如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历史。给人以久久的回味。
当接到编撰一部反映华东地区人文历史书稿的任务时,我犹豫过,也彷徨过。接,还是不接?是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也深爱着这片土地。
可对这片土地的昨天,甚至比昨天更久远的古代,我又知之多少呢?然而对这片深情沃土的炽热情感又促使着我拿起了手中的笔。
沿着金陵历史博物馆那条曲径通幽的书径,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揽胜。文明古国的四大发明,就有镌刻在这块土地上的奋斗足迹;闻名中外的四大名著,大多出自这块土地的子孙之手;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文坛巨匠,更为这块土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至于抗击外族侵略,矢志保国的志士仁人,更是举不胜举。从戚继光南国战倭寇到岳飞率军抗击金兵;从郑和七下西洋汲取西洋经验到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传播中华文化;从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带领中国走向共和,到鲁迅先生以笔当枪,奋力抨击封建黑暗……读来无一不让我们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读史令人清醒。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贵为帝王将相,却留下了千古骂名,有的人富可敌国,却照样为人民所不齿,有的人企盼长生不老,到头来也只是一抔黄土。南宋的秦桧,曾是皇帝的宠臣,被拜为宰相,可他祸国殃民,残害忠良,历史无情地把他钉在了耻辱柱上。西子湖畔的岳坟旁,用铁浇铸的秦桧夫妇跪像遭世人唾弃而遗臭万年。无怪有人感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唐的陈后帝,贵为万岁,但他荒淫无度,当敌军攻入都城时,他带着宠妃张华丽躲进一眼枯井中,被隋兵活捉。直到现在,这眼被后人称之为“辱井”的古井依然坐落在南京鸡鸣寺旁,成为千古笑柄。更为可笑的秦始皇,竟为追求长生不老,不惜派人去海外寻求仙药。奉命出海寻药的方士徐福为保全3000童男童女的生命,一去不返,留下千古之谜。“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则是后人的深刻反思。在美丽的杭嘉湖平原上,有一条似乎已经被人遗忘的河流,它叫国界河,至今讲述着卧薪尝胆的故事。劳民伤财的不义之战是可憎的,但卧薪尝胆的启示却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读史催人奋进。史海遨游中,你无时无刻不在被先人奋力进取的精神所感奋着。当你在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的大禹陵拜谒时,脑海中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置身在江西吉安的文天祥纪念馆,你不能不被他深陷囹圄而不屈的精神所感奋。他在狱中留下的《正气歌》以及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睹上海郊县华泾镇的黄道婆纪念馆,你会有另一番感慨。这位出生元代、13岁就当童养媳的农村妇女,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却意外地学到了一套纺织技术。返回故乡后,她矢志不移改革出一套赶、弹、纺、织的生产工具,使淞江一带成为全国的棉纺业中心。令人遗憾的是对这样一位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的贡献,封建正史却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但人民是公正的,上海专门整修了黄道婆墓,并建立了纪念馆。走进南京的静海寺,你的心灵上必然会留下新的烙印。你会为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拍案叫绝,在长达28年的时间内,郑和率队先后7次远洋出航,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转战跋涉7万余海里,畅通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海上“丝瓷之路”。永乐九年,成祖为表彰郑和之功绩,敕建静海寺,取“四海平静”之意。不幸的是,400多年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竟是在静海寺商谈并在附近长江江面的“汉华丽”号英舰上签订的。静海寺留给后人的是耻辱、愤怒,还有“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反思。
茫茫世界,历历可见。落后就要挨打的人类悲剧依然在上演,“四海平静”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要梦想成真,“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代伟人留下的世纪嘱托。我想,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我们,既要发扬大禹治水的无私奉献精神,又要记住文天祥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也要传承郑和、黄道婆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佇立在长江之滨的这片沃土上,吟着伟人的千古名句,我在史海寻梦,寻找那逝去的岁月,寻找那明天的希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1月3日第08版)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