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还是接受传统的教育形象。(资料图片)
弓延红是广州七中的一名语文老师,前阵子,她在自己的博客里贴出了一份检讨书,表示自己在上课的时候把李清照两次婚姻前后时间弄反了,要“立文为鉴,下不为例!”
检讨书一出来,学生们马上跟帖“慰问”。有的学生让老师别太自责,“脑袋里装了那么多东西,偶尔记错也正常啦”。还有学生模仿大人的口气,夸奖老师“严于律己”、“勇于承认错误”。
如今,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像弓延红一样“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老师。
比起朴素的工作服,他们更喜欢时尚的打扮;比起四平八稳的讲课,他们更喜欢个性张扬的课堂;比起传统教育方法,他们会采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新招”。
与传统老师的古板形象相比,个性化老师未必面面俱到,却往往得到孩子喜爱,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张扬个性的老师某些标新立异的做法也引起争议。有家长担心:他们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知识,取得更好成绩吗?传统教育方法也有好的一面,他们的新做法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吗?
现象:
“个性”老师的“惊人”之举 “个性”一:
上课可以说悄悄话 温丽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四年级。新学期,儿子的班上来了一位年轻的英语老师,这位老师姓陈,经常做出一些让学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以至于在每晚的餐桌上,温丽总是能从儿子口中得知关于陈老师的不少“惊人”之举。
例如,第一次上课,陈老师就大声宣布“以后课堂上可以说悄悄话”。学生们一听,非常吃惊。大家马上议论纷纷,课堂上顿时嗡嗡声一片。
陈老师稍作停顿,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缓缓说道:“前提是必须用英语说。”此言一出,原本吵闹的课室顿时安静下来了,一直到下课铃响起,教室里也没有谁交头接耳。毕竟,学生们都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说悄悄话。
“个性”二:
通过测试不用做作业 温丽的儿子以前总是有很多作业,见儿子做得这么辛苦,温丽也替他难受。有一次开家长会,很多家长都向老师反映作业布置得太多,但作用不大。
有一天,陈老师在课堂上宣布:以后可以不做作业,前提是要通过“测试”。学生们开始还不相信,后来两个胆大的学生提出了申请,陈老师让他们背了一些单词后,宣布他们过关,当天的作业可以不做了!
这下子可把学生的劲头给挑起来了。大家纷纷申请“测试”,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一些学生通过。大家也摸清了“测试”的规律,其实只要提前把要学的生词背得滚瓜烂熟就OK了。“我从来没见我儿子这么用心地背单词。”温丽高兴地说。
学校: 用个性魅力引导学生 林伟贞是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的副校长。从教十多年,她亲身感受到了老师形象的变化。“在遵循师德的前提下,现在的社会已经允许老师张扬一些个性的东西,或者说对老师个性的束缚越来越少。”
以前,教师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讲课的。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听林伟贞上语文课,学生们的反应很好,而领导却认为讲得不好,建议她进行修改。具体的意见就是按照传统的套路来讲课。
后来,教育理念发生变化,教育部门鼓励老师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有的老师干脆打乱课文的编排顺序,按自己的思路重新排列组合。有的语文老师不再是讲一节课文,教几个生字,而是把一学期要教的350个生词提取出来,从字的意义、字的结构进行分类,编成儿歌教给学生。
林伟贞说,如今学校提倡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如果有个性魅力,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家长: 绕不过“分数”关 如果孩子遇到了有个性的老师,家长会怎么看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表示,如果个性老师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那就应该给予肯定。当然也有些家长表达了心中的担忧。家住荔湾区的潘女士就不大认可自己小孩的语文老师。“那位老师上课总爱搞一些花样,比如让小孩子去讲课,搞得课堂乱哄哄的,回来一问孩子什么都没记住,考试可怎么办呢?”
“孩子成绩提高了,才能说明老师的水平高”,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看法。在这种理念下,家长们一般会忽视“个性”老师的种种优点,而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衡量老师的唯一因素。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家长们就认为老师能力强;而一旦孩子的成绩出现下滑,家长们就会把矛头指向个性老师,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表达不满。
此外,记者还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小时候老师是这样教的……”可见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当年求学时的经历来衡量现在的老师。“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也想模仿自己以前的老师去教学生。”林伟贞说,“但环境变化了,教育理念变化了,孩子们的情况也不一样了,以前的路子不一定行得通。”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见识更广,在林伟贞看来,要促进孩子的成长,老师就必须走在他们的前面。如果老师没有个性,就意味着他可能失去对孩子的吸引力。“当然老师也要考虑家长的需要,不能无限制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林伟贞说。(撰文:任朝亮)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