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3日电(记者姚玉洁 贾远琨)“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迎战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倒逼中国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贸局局长张松涛说。
张松涛是在3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上作此番表示的。这一论坛旨在对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背景下中国产业面临的风险和应对作出探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纺织服装、鞋、钟表、自行车、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手机、彩电、DVD、电冰箱、摩托车、显示器、空调、集装箱等产品出口也升至世界首位,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销售规模仅次于美国。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已经由2003年的第44位上升至2008年的第30位。
但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影响,中国出口加工业竞争力明显减弱,“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更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交货值、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明显回落。
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表示,应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和外需减弱,中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推动高附加值、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现代工业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特别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中国应利用全球新一轮经济调整期加快产业提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理顺资源能源要素价格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企业适应全球化和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病痛修复能力也大大增强。全球金融危机将倒逼中国企业苦练内功,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