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中国食品备受各方关注。图为外商在试吃一款巧克力食品。吴伟洪朱丹阳摄 |
欲以质量换市场食品出口谋重生
坚持严格的质量管理,从源头抓起,我相信经过努力,客户的信任会慢慢回来的。
中国食品出口行业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现在大家都选择退出,却正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好机会。
“这两天我都接待了好多记者啦!”琶洲展馆里一位食品参展商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从三期开幕以来,到他们展位采访的记者,似乎比来咨询的客商还多。
昨日,104届广交会三期进入第二天,参展商反映,与首日相比,感觉客商数有所上升。
从最初的奶粉风波,到最近的“问题鸡蛋”,“三聚氰胺”这一关键词频频刺激人们脆弱的神经,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无疑给中国食品出口行业又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不管是什么食品,肯定都有影响的。”在广交会上,参展商们告诉记者,虽然跟老客户的合作仍在继续,但开发新客户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是靠着严格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过硬的食品质量,他们将重新打造“中国食品”形象,恢复国际市场和消费者的信心。
不惧风波影响奶蛋制品企业欲“抄底”
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钟经理告诉记者,三聚氰胺事件的确对产品的销售有所影响。“老客户已经有过多年的合作,对我们的产品很放心,但是新客户的顾虑会比较多,订单会减少或者推迟。”
而中山裕丰食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蛋卷、饼干、糖果都使用了鸡蛋或者牛奶作为原料,同样受到波及。但该公司负责人周先生说,他们摆上架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检测,能够让客户放心的。倒是在国内出口以及运输到出口地时,两边都因检测更加严格而延长时间,担心耽误交货时间,而且检测费用本身也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但是这两家企业均不约而同表示,三聚氰胺风波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只要他们能长期保证产品质量,迟早能重新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甚至,还有企业打算在行业低迷时趁机“抄底”。
来自广东的陆小姐所在的是一家生产芝麻糊、麦片等食品的小企业,虽然奶粉所占的生产比例不高,但是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他们近段时间在国内市场上的销量大跌。“起码降了五成。有些同行都停产或倒闭了。”陆小姐说。
但是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却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并且打算试水国际市场。“很奇怪吗?”她笑笑说,“我们认为,中国食品出口行业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现在大家都选择退出,却正是我们进入的好机会。”
她说,也许在这届广交会上他们连一笔订单都签不到,但是起码是个展示的机会,让潜在的客户对他们有个初步认识。
严格质量管理企业破解“信任危机”
受影响的决不仅仅是与奶蛋品有关的食品。事实上,在这场风波中,所有的“中国食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厦门金华南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李经理说,虽然他们的主要产品是糖果、豆类等零食,但有客户反馈,当地商场将货架上所有品种的中国食品都下架了,加上经济不景气,客户也对销售没太大信心。
而秦皇岛燕山板栗食品有限公司的张经理说,虽然产品销量受到了影响,但是因为他们早在2003年就通过了日本农林省的“有机板栗种植、加工基地”认证,还有欧盟GAP认证及国内质量检测认证,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是说服了很多客户,取得他们的信任。
浙江海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徐先生告诉记者,日本占了他们出口市场额的65%,但是今年以来,中日之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从日本毒饺子事件、日本青刀豆事件到最近的三聚氰胺事件,的确令销售受到影响。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严格的质量管理,从源头抓起,“从种子种下去之前的土壤质量我们都有严格的检测程序,到后面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到加工成品配送各个环节,都是自己的员工在负责,我们甚至拥有经国家认可的检测实验室。我相信经过努力,客户的信任会慢慢回来的。”
本报记者吴哲见习记者张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