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表示,北京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其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国内大气候的影响,在目前全球经济背景下,北京经济短期内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这是正常现象,既不能因此认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面已经改变,更不能片面归结为“奥运低谷效应”。
奥运后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为许多大型活动的首选场地。图为日前在这里举办的一场集体婚礼。新华社发(吴长青 摄)
“奥运后低谷效应”,一般是指奥运会主办城市或所在地区,相对于会前和举办期间的投资高涨、市场繁荣、经济景气等情况,在奥运会结束后一段时期内出现的经济滑坡、投资锐减、消费不旺、场馆闲置等一系列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旅游、建筑等行业市场低迷、局部区域萧条、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内外都在关注北京会不会出现奥运后“低谷效应”,经济能否保持平稳。
对此,多位经济专家学者和北京市政府官员认为,由于发展所处阶段,事先有系统充分的战略安排,北京在奥运后不会出现大的起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城市化加快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由北京市发改委牵头、国内多位著名经济学家组成的课题组对“北京后奥运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表明,从以往奥运会主办城市在奥运后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看,奥运后经济表现并没有必然、统一的规律。奥运后经济影响程度主要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城市的人口规模、市场容量以及经济结构状况、外部环境、筹办模式和应对安排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发展阶段看,奥运筹办前后北京正处在向人均GDP10000美元迈进的重要阶段,处在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历史实践表明在这个阶段经济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过去这些年来北京市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其中有奥运动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发展阶段因素,是内在需求拉动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的结果。从城市化进程分析,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成为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后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从城市特点看,北京是一个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600万的特大型城市,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消费能力,目前每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在4000亿元以上,同时又是一个消费尚未饱和、发展尚未成熟定型的城市,加之首都市场在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和国际市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些因素使北京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外部环境看,多年来全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北京所在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因素推动下,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也为避免局部区域经济波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内部驱动看,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分别增长19.2%和16.6%,内在动力比较强劲。特别是近年来,北京的需求拉动更加协调,增长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消费结构升级和最终消费扩大,目前已达到50%以上。同时,经过多年的持续调整,首都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首都经济的稳定性。而且从未来发展看,重点产业功能区和高端产业的发展仍将保持良好势头,投资结构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仍将持续,因此奥运会后首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备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北京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等认为,国情、市情的不同,尤其是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决定了北京在奥运后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虽然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北京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没有改变,不会影响经济的基本走向和整体趋势。
不可能因为奥运产生所谓“赤字”问题 专家认为,奥运会筹办模式和应对安排也会对奥运后经济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运作模式市场化程度越高,奥运后经济表现越好;在市场开发、场馆利用等方面,会前准备及前后衔接安排考虑得愈充分,则奥运后经济波动相对愈小。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卢映川说,在北京的“十一五”规划中就已把奥林匹克中心区规划定位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奥运后更要借助奥运商机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集旅游、会展、文艺演出、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奥林匹克主题公园。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要,把奥林匹克中心区以外的场馆与6个大学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为赛后更好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北京地方财政收入已连续1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已经接近1500亿元,每年的财政收支状况一直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且财政资金中直接用于奥运建设的十分有限,不可能因为奥运产生所谓的赤字问题。
从奥运场馆赛后运营运作方案来看,目前大部分场馆都已有了成熟的运营计划,并在奥运会、残奥会后陆续向社会开放。例如国家体育场成立了专门的经营管理公司,赛后以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为主,目前正着手进行人员培训、文艺演出和旅游线路安排工作;国家游泳中心的品牌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其“水立方”的品牌价值已达上亿元;五棵松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中心已与美国AEG达成了商业合作计划。这些都为赛后有序运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市场需求看,北京市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市民对文化体育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健康休闲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同时每年来京的国内外游客已经超过1亿人次,这些都为场馆赛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境内外资源聚集形成新的发展动因 卢映川表示,自去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一些新变化,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影响仍在扩散,世界金融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未来走势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这个背景下北京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其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国内大气候的影响,短期内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是正常现象,既不能因此认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面已经改变,更不能片面归结为“奥运低谷效应”。
卢映川说,从奥运后的投资需求看,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投资领域和重大投资项目,如轨道交通、新城、新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环境治理以及六大高端功能区等,其建设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强劲投资动力。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北京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18840亿元,其中奥运后两年约占45%。其中,轨道交通建设将加快实施,2008年至2015年将建成轨道交通线路363公里,初步测算,需要直接投资1600亿元左右,年均200亿元以上。仅此一项即超过了奥运场馆及直接相关设施的年均投资量。
从消费变动分析,“十五”以来,北京市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9%,主要服务性年均增长18%。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在50%左右。今后一段时期,北京城乡居民消费仍然处在结构升级之中,并且会随着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从产业支撑看,目前首都经济以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格局,三产所占比重以超过70%,并呈现出明显的高端化趋势和总部经济特征。今后一个时期,北京产业结构将继续处在优化升级之中,金融业、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技术产业将加快发展,由奥运机遇引发的以3G、数字电视为代表的信息增值服务和体育健康产业,将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批现代制造业大项目正在实施,这些都构成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撑力量,
同时,在奥运因素的推动下,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境内外资源聚集,也将形成新的发展动因。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