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巨头的资金链日益吃紧,纷纷实行减产、停工、裁员甚至出售旗下品牌的措施以应对严峻的局面。而随着危机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那些近年来在全球疯狂扩张、布局凶猛的车企,将不得不做好从海外撤资的准备,以期回笼资金,实行战略性的收缩。
当前各大汽车巨头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营性资金匮乏,这尤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甚。在“他助”型融资渠道不再灵通的非常时期,企业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自助”来筹措资金,这其中,海外的独资或合资公司对母公司的输血功不可没。但是,利润的回流毕竟还是有限,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这般窘境,撤资将极有可能被搬到董事会的议程之上。
目前,德国戴姆勒公司已经宣布关闭其位于加拿大和美国的两家工厂,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各大汽车公司的身上发生着。由于北美、欧洲以及澳新的经济关联程度很高,彼此都陷入到了汽车产业的衰退之中,因此人们已经能够预期到车企撤资的步伐。因为既然在短期内无法摆脱产业的寒冬,及时抽身也就未免不是一剂良方。早前,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在葡萄牙全面撤资,但跨国车企面对西方主要汽车市场还不会轻言放弃。
而在中国这样增长相对强劲的新兴汽车市场中,发生撤资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除非是自身的经营合作出现了问题。与此相反的是,全球各大车企仍然在继续加注中国市场,以期看到“西方不亮东方亮”。就在不久前,通用汽车公司完成了对中国的又一笔投资,在上海动工兴建了通用汽车中国园区暨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同时,福特的新福克斯推广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于跨国车企而言,从中国撤资简直是不可想象。
由此,最有可能先行发生撤资的地方应该是在某些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它们既不像欧美国家市场那样的成熟和发达,也无法拥有中国这样的市场广度和发展速度,“两边不靠”的境地往往是最为脆弱的。受累于银根紧缩的跨国车企在流动性资金的压力之下,也许会把从这些国家撤资“套现”作为最佳的救火通道。(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