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信访工作成效显著,但面对明显增多的不稳定因素,中央要求思想不松、力度不减
有关主管部门最新信息显示,今年一段时期,全国信访总量明显下降,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数量也大幅减少。特别在北京地区,进京上访人次、集体进京上访人次和非正常上访人次同比都有大幅下降。
中央对今年信访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指出,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压力也明显增大。因此,信访工作下一步任务依然繁重,要求坚持不松懈思想、不减小工作力度,总结成功经验,完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水平。《瞭望》新闻周刊就此采访了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士,以及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等相关领域专家。
解决信访问题的“民心工程” 今年以来,中央就预防和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陆续开展了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下访督导等活动,集中排查、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
自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的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突出基层领导干部“守土有责”。区别于以往的历次大接访,此次活动对排查出的重大疑难案件,还实行县(市、区)委书记带头包案制,全程参与,直至彻底解决。
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共接待群众来访20.2万批次、102.1万人次,带动其他县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67万批次、289.3万人次,解决信访问题34.8万件。通过大接访,各地迅速解决了一批长期“拖累社会、苦着群众”的信访问题。
同期开展的干部下访督导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从7月10日到9月底,中央派出240名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组成30个信访工作督导组,分赴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督导检查大接访活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参照中央做法,省、市(地)两级共派出1100多个督导组,参加干部达5000多人。
这次下访督导工作是对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一次大排查、大化解,对民生问题的一次大摸底、大梳理,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大锻炼,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而且为制定完善政策、改进相关工作、健全长效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大接访和下访督导,各地各部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对容易引发非正常上访、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隐患反复摸排,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解决时限和具体措施,逐人见面,逐案落实,逐一化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同时,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改善民生,主动帮助群众克服困难,着力化解多年积累的信访难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据介绍,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专项工作小组督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长期积累的一批重信重访案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通过落实政策、扶持救助、教育疏导等措施,使40%左右的重信重访人员息诉息访。
与此同时,中央和国家机关加大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力度,坚持全天开门接访,双休日不休息,认真听取、及时受理上访人员诉求,积极做好解疑释惑和思想疏导工作,力求做到接访人员认真接谈、上访人员理解满意,保障群众依法进行信访活动的正当权益。
维护和谐稳定压力增大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动荡、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受访专家指出,受此影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压力也相应明显增大。
刘春、李成言等专家分析说,一是经济形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突出。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明显放缓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挑战:部分行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一批中小企业倒闭,不少职工下岗失业;股市、楼市大幅波动,大量投资者财产性收入锐减,不满情绪潜滋暗长;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可能继续恶化,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经济形势变化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二是重大事故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不可低估。一些地方近来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冲击,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涉及范围广、受害群众多,国内外高度关注,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引发新的不稳定。
三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目前,因民生问题、利益问题、环境问题等引起的社会矛盾多样多发,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全国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方面的信访问题仍然突出,引发极端事件的隐患较多;一些群众因工资待遇、医疗养老、股市受损、非法集资、环境污染等问题,频繁串联上访;一些偶发事件引起非直接利益冲突、造成群体性事件。同时,一些干部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致使社会矛盾积累激化,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炒作热点敏感问题,也为社会和谐稳定增大了压力。
按照中央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应对的方案和措施准备得更周密,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把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打得更牢固。
继续抓好源头治理 有关部门总结信访总量下降的经验时指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的有效办法。从大接访活动来看,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采取“公开听证会商”、“信访民主评议”、“邀请群众参与”等方式,提高处理问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使一批“钉子案”、“骨头案”案结事了、息诉息访。
受访专家认为,我们党有7000多万党员、366万个基层党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的整体,这是我们巨大的组织优势,是充分发挥基层作用的广泛而坚实的基础。责成县委书记大接访,党委组织在第一线与上访群众交流沟通,正是发挥这种优势的重要举措。而紧扣民生问题,切实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疑难和矛盾,是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化解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
刘春指出,在把握好日常工作与专项工作之间、依法按政策办事与妥善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重点工作集中解决一批急难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完善日常机制,有步骤有规范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利益矛盾。
对于各类社会矛盾及随之出现的信访问题,中央强调采取治本之策,提出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从源头上预防产生新的矛盾,对已有的尚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从源头上查清原因。
从中央的有关部署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预防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形势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确保灾区群众、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认真汲取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教训,及时发现苗头隐患,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化解和排除,不能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让小事情酿成大事件。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查实情、办实事、解难题,不能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
《瞭望》新闻周刊获悉,为加强信访信息反映,中央纪检部门有关负责人要求从被动接收信息向主动了解情况、跟踪事态发展、及时报告情况转变,从反映一般动态向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信息转变,从简单反映问题表象向提供揭示问题本质及发展趋势的深层次信息转变。
同时,加强信访情况的综合分析,对一个时期信访举报反映的重要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进行分类、比较和综合整理,及时报送。加强对形势的分析判断,预测信访活动趋势,努力探索和发现规律,增强工作前瞻性和预见性。
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据本刊记者了解,中央要求认真总结组织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活动的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具体而言,各地应结合实际,把组织开展县(市、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定期接访形成制度,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领导包案处理信访问题制度、干部下访制度、联合督导和挂牌督办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和运行机制,使这些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实施和监督检查。
其中,强调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问责力度,对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权益、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激化升级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要坚决,处理要果断。
为明确责任尤其是领导责任,2008年7月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解释和规定的重点是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对在信访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领导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处分,以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信访工作领导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同时,为全面周密,除追究领导责任外,也兼顾了对直接责任人员的追究。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实习生周少晨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