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从珠江湾到渤海湾、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地区,众多中小企业都面临发展的“严冬”,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讲,“招工难”更是企业主心中难解的痛。但这一难题,对于落户胶州的中集集团、农心食品公司来讲,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每年职工流失率仅在1%,与有的企业陷入“招了走、走了招”的怪圈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来,胶州市以实施“企业发展年”为契机,以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紧紧抓住招工——用工——留工劳动链中的“留工”这一关键环节,以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三个留人”,通过反弹瑟琶,开出了一剂破解“招工难”的良方。中集总经理黄田化感慨的说:“"招工难"的实质是"留工难",破解"招工难",留工是关键!”
一样的工种两倍的工资——让职工获得满意的薪酬 工资待遇是决定求职者流向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过低的工资待遇,是造成“有活没人干、有人不干活”这一怪圈的主要原因。破解“招工难”,“留工”是关键。而要留住职工,营造和谐劳动关系、让职工得到满意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是重点。落户胶州的青岛中集冷藏箱有线公司是以制造并销售各类冷藏箱、保温箱、冷藏半挂车、和其他运输设备为主的一家合资企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瞄准海外高端市场的冷藏半挂车研发、制造企业。该公司在薪酬设计时评估物价水平和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实行工效挂钩,多劳多得,工资水平始终在同行业名列前茅。张敏是中集特箱部堆场班员工,2006年5月入厂。张敏的老家在济南,儿行千里母担忧,张敏工作不久,他的父母千里迢迢来公司探望。当他们看到孩子在中集的待遇这么高时,把悬着的心都放下来,一个劲地叮嘱张敏:“人家对你好,你就应该好好的工作回报人家。”父母的嘱咐成了张敏工作的动力,随着公司效益的提高,现在张敏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现在,像他这样工种的工人每月平均工资能拿到3000多元,而在其他地区同类型企业同样的工种能拿到1500元,就算是“烧高香”了。据中集集团工会主席程为祥介绍:“这几年,中集人买车的越来越多了,在胶州谈对象成家的也越来越多了,这与公司几年来坚持提高待遇和规范管理、打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分不开的。”
手中没有一把米,唤鸡都不来。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10年来民工工资增长了68元,而同期物价上涨和消费水平几乎翻了一番,民工的工资实际上处于不涨反降的状态。为引导胶州市的企业认清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形势,提高薪酬水平,该市每年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参考水平,贯彻实施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及时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案件,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提高待遇,已不仅仅是社会舆论的道义诉求,更是企业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市场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7年胶州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度提高10.4%。
一样的工人“一家人”的文化——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要留住员工,必须在尊重和关心职工生活方面下工夫,以人性化管理来增强职工归属感。落户胶州的青岛农心食品公司浓缩汁车间的刘岐满在生日那天收到了公司老总金恩培先生亲自送来的生日蛋糕和礼金,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么一个普通工人,老总还记得我的生日,亲自给我送蛋糕,我这个生日过得比在家里还好!”这只是农心食品公司“一家人”企业文化的一角。在农心,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员工都是家庭成员,一家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公司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为过生日员工发放生日礼物,使员工真正认同这个大家庭。“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已成为落户胶州内外资企业老总的共同心声。中集冷藏箱公司始终把员工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在《劳动合同法》公布后,立即对27个规章制度逐条审议修改,并通过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污水、毒气排放设施,实现了“零职业病”的目标。为减少劳动争议纠纷,中集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劳动争议预防机制,达到“零劳动争议”。还推出“成长在中集,立业在中集”的理念,他们建设了3栋宿舍楼,设有电视机和活动室,一日三餐十多个品种,全部免费,为使下夜班的职工吃到热饭,还专门供应夜宵,使外地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中集员工刘金辉,以前住在青岛,今年她已在胶州买房,举家搬到胶州。谈到为什么离开大城市而到胶州生活,她深有感触地说:“除非中集让我走,反正我是没有离开中集的想法。”
为指导和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胶州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推出五大版块,即培育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举办一期企业文化建设论坛,举办一次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展览,组织一次“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汇报演出,开展一次“创品牌企业、做优秀员工”评选活动。通过组织引导,胶州企业中已普遍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样的职业人生的乐业——让职工实现职业价值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中集、农心等公司按照马期洛层次需求理论,引导职工把自己的职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舞台,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与激励,吸引人才长期为企业工作,促使员工最充分地发挥技能。农心食品公司建立职业生涯设计制度,设计员工升迁和内部调整路径,年终通过考评,使符合条件的员工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实现员工的职业预期。大学毕业生麻桂海于2001年到农心工作后,积极投入公司的新产品研发,推出新的调料和调味粉,2004年考评符合晋升的条件,被提拔为研究室主任,今年又晋升为品管科科长,他认为“在农心工作只要你出力干,就有盼头,有成就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中集冷藏箱公司除日常绩效考评制度外,还设立奖金高达6000元的总经理特别奖,奖励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同时还在一线员工中评选“质量之星”、“安全之星”、“服务之星”,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一样的平台多方的纽带——让劳资在和谐中交融 没有一个和谐的劳资关系,就不可能留住工人。为指导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胶州市劳动保障部门适时搭建企业与职工对话的平台,当好和谐劳动关系的“润滑剂”和“推进器”。
走进企业——扮好“讲解员”解疙瘩。胶州市劳动部门以企业需求为第一信号,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寓管理于服务,从年初就推出“走进企业面对面”活动,建立现场办理、信息发布、宣传培训、纠纷预警、争议调解、违规处罚和效能监督等七大机制,变等“客”上门、被动服务为走进企业、主动服务,在深入企业、深入群众的过程中,真诚倾听企业呼声,真情关心职工冷暖,构建起和谐劳动关系的对话平台,实现了劳动政策与企业的“零距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走出胶州——扮好“红娘”牵红线。根据现场会反馈的用工信息,胶州市劳动部门坚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带着来自全市46家企业的13930个岗位,辗转河南濮阳、河北邯郸、山东济宁等地13个县市进行招工宣传和用工洽谈,与这些地区的劳动保障部门、技校、中介机构达成了用工的协议15个,让企业不再喊“渴”。参加了“走进企业面对面”现场会的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中方代表刘元献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一活动形式这么新颖,效果这么好。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各相关业务科室当场答复,事后又由分管领导带队给我们面复,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中集集团、农心食品构筑和谐劳动用工关系,是胶州市广大企业以留好工破解“招工难”问题的一个缩影,更是胶州市开展“企业发展年”,掀起优化服务、安企扶商活动热潮的重要一页。2008年是中国企业的爬坡过坎之年,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供应紧张、劳动用工成本上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均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为此,胶州市超前把握一系列形势变化,将2008年确定为“企业发展年”,2008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即企业工作会议,集中下发七个文件,对全市65个涉企收费项目进行逐个盘点,清理19项涉企收费项目,由政府买单,并选聘100名企业代表担任企业发展环境监督员,将机关效能建设重心转移到对企业服务上来,以和谐的劳动关系营造了企业用工“洼地效应”,使“招工难”问题迎刃而解,形成了职工得实惠、企业增效益、政府增税收的“三赢”格局 目前胶州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3家,位居青岛五市第一,被评为“全省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市”。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