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病毒开山之祖 “莫里斯蠕虫”诞生20周年
实习生 王梓
“蠕虫”之所以如此出名,是由于它是第一种在网络上传播的病毒。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一年级研究生、年仅22岁的罗伯特•莫里斯,在互联网上释放了一种名为“蠕虫”的电脑程序。
蠕虫病毒如同迅速蔓延的传染病,当时造成了6200个使用Unix操作系统的工作站和小型机的“死亡”。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联网的电脑一批又一批地瘫痪,整个美国互联网用户陷入恐慌。为了对付这只“蠕虫”,电脑专家们在网络上成立了计算机应急小组。到当年11月3日清晨5点,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找出阻止病毒蔓延的办法时,病毒在短短12小时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6000万美元,不计其数的数据和资料在一夜之间被毁。
侦破这一案件的过程并不曲折,但纽约州法庭迟迟无法给莫里斯定罪,直到1990年才作出缓刑、罚金等裁决。如何为制造电脑病毒这类行为定罪,在当时是世界性难题。当1987年苏联一家汽车厂的生产线被人用电脑程序蓄意破坏时,颇感头疼的法庭最后定下的罪名竟然是“流氓罪”。
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对技术并不了解的民众,通过莫里斯事件,首次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了解了网络。
莫里斯蠕虫病毒20年前对网络的第一次大规模攻击,给电脑系统和软件安全敲响了警钟。时至今日,蠕虫病毒家族已经壮大到成千上万种。从小就对计算机有着狂热爱好的电脑神童莫里斯,目前正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计算机科学副教授。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