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在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上强调提高准确率是预报预测业务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国气象报记者郭起豪 赖敏 刘晓林报道
11月5日,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出席并作了题为《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要求,着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等参加会议。
郑国光指出,中国气象局确定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着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郑国光在报告中提出:
一要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预报预测业务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天气系统分析和形势预报。要进一步重视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改进和应用,不断改进数值预报模式的物理过程,增强各种非常规资料的应用,重视资料同化等薄弱环节的提高。要重视预报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时组织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技术分析和总结,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构建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常态机制。各级预报员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从不断提高预报服务能力的角度认真开展预报技术总结工作,在预报实践中凝练科学技术问题,不断积累预报经验,提高预报水平。首先,中央气象台要进一步发挥好预报技术总结的引领作用,对区域中心和省级气象台的预报技术总结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积累起针对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的系统分析档案,提炼出相应的预报思路和模型,全面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其次,要结合本地天气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总结工作。要善于发现并着力解决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突出问题,要重点针对对本省本地区影响比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开展总结工作,在分析其共性时还要善于总结其特性,建立具有特色的预报指标、预报思路,总结不同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使用经验。此外,要面对重大服务需求及时做好技术总结准备工作。要充分应用好新的观测资料、新的分析技术,结合各种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特别是集合预报产品的使用,创新思维,不断更新预报思路,提高各种预报工具的使用水平,进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三要加大力度,加强预报员队伍建设,着力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的预报员队伍。要给预报员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建立预报质量考核机制;要让预报员开展足够的实践交流和总结;要多给预报员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多了解国内外最新预报技术、预报方法;要建立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定期到世界先进国家气象部门学习、到省级气象台交流的机制,省级首席预报员要到中央气象台交流,各级骨干预报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预报技术交流会。
郑国光表示,通过坚持不懈的业务技术总结交流与探讨,将有助于国家级与区域、省级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探索出天气预报业务与服务的共性技术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切实推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发展,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做出贡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