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每年都有一些部门临近年底时“突击花钱”,国务院和财政部也都会有针对性颁发林林总总的禁令或规范。就在半个多月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一次强调,“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
”应当说,这样的强调是有意义的。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如果不与年初的“预算审议”结合起来,效果可能不会那么理想。
昨天(4日)有消息说,2009年中央部门的预算控制数已于上月底下达给各部门,要求原则上基本支出零增长,且基本支出控制数将细化到每个项目。另外,107部门预算将提交人大审议,预算内部公开试点扩大。
与部门预算紧紧相联的,是一些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豪华楼堂馆舍频频被曝光,以及“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款旅游”屡禁不止。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预算中,有这些开支吗?
探寻这些不正之风的根源,顺藤摸瓜都会追溯到预算。腐败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或主要不是因为对官员廉政的道德强调不够。若能推动预算的透明与人大预算监督的切实有效,腐败自会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当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无法挪用预算费用于堂馆建设,其钱袋里亦无“三公腐败”之资,大造楼堂馆所、大肆公款吃喝等现象,就会得到相应扼制,官员腐败就没那么容易了。但若预算不公开操作,连人大官员和民意代表都无法知悉预算详细的项目构成,那即便不想腐败的官员,在手握超额经费时,也会冲动起来。国家财政拨付的经费多到花不完,靠什么去防止公款被滥用?
推动预算审议中的有效监督首在预算公开,不但要让“预算内部公开试点扩大”,同时也应推进“预算外部公开试点”。公开是监督的开始,政府花钱的具体项目都应进入人大的视野,人大才能谈得上对其监督。广东省前年就实现了人大财经委与政府财政部门的联网,从政府预算的起草到执行的每一个阶段,人大都能直观地获得与财政部门同样的信息。这大大拓展了人大预算监督的范围。即便没有条件联网也应逐步实现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的内容定期、定例公布,且公布的信息不但应细化具体的预算项目,还应有历史数据的对比。同时要创造条件向纳税人、向公民公开。只有预算的透明化,人大和纳税人的监督权才可能切实有效。
自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始,“审计风暴”年年刮,“预算风暴”还未见起。审计是事后监督,对于违法行为本身来说,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了。在整个财政监督体系中,与审计处于同等地位的,还有作为事前监督的预算制度。为避免财政损耗,防止财政腐败,预算审议理应得到强化,以制度化的约束,让政府依法用好公共财政,为公众管好一个透明的“荷包”。(王琳)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