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安全稳定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康、家庭的安宁,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就是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在河南省司法厅党委和河南省监狱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担负着重刑犯改造任务的河南省第一监狱,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了23年监管安全的目标,位列全国监狱第一方阵。
11月1日,是吴某刑满释放的日子。他走出河南省第一监狱的大门,望着高悬的警徽,一种新生感油然而生,他下意识地拿出一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书、一本缝纫中级技能证书和一张释放证,递给前来接他出狱的哥哥,微笑着说:“哥,有了"三证",我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做糊涂事了!我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快快乐乐地生活!”
吴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在服刑期间,他在监狱警察的帮教下,洗心革面,安心改造,不仅多次获得减刑奖励,还把刑期变为学期,学到了一技之长。
与吴某一样,在河南省第一监狱,不少服刑人员在“把刑期变学期、用知识塑新生”的理念指引下,取得了一技之长,思想上发生了从“被动改造到主动改造、从不敢跑到不想跑”的转变。正是服刑人员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为河南省第一监狱实现23年无押犯脱逃、无重大事故发生,保持河南省监管安全最好成绩和全国监管安全领先位置,作出了鲜活的注解。
在该监狱实现监管安全20年之际,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专门作出批示:“河南省第一监狱实现连续20年无押犯脱逃的经验很好,要在全国推广他们的经验,大力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司法部领导的关心下,河南省第一监狱在河南省司法厅党委和河南省监狱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铺就出一条平安之路。
夯实工作基础 “今天是2008年11月3日,星期二,我狱距实现第24个监管安全年还有221天。”河南省第一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郑玉刚每次走进监舍区,都要认真看一眼这个每天更新的倒计时牌。
“6·13是我们的狱耻日,也是我们的誓师日,警示全狱警察一天一天地掰着指头算安全账。”郑玉刚说,1985年6月13日,一名服刑人员脱逃,从那时起,全狱警察认真吸取教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班子换了六届,但确保监管安全的计划目标始终不变。监狱党委在人事调配上,优先配好监区警力,在生产项目选择上,优先考虑监管安全因素,在硬件建设上优先满足监管安全需求。
仅2005年以来,河南省第一监狱就自筹和利用国家改扩建资金,新建了4栋监舍楼和1栋教学楼,完善了红外线报警、监视系统,监舍区大门配置了指纹识别系统。监狱坚持每年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安全稳定动员誓师会,每年的6月13日举办以“牢记职责、警钟长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始新一轮的监管安全年“倒计时”。在监管安全目标责任管理上,监狱实行“一岗双责”、“零距离管理和服务”,“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监管安全承包责任制”、“督导检查工作责任制”,完善了涉及管教、政工、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等方面的基本制度300余项,构筑起“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方位防范”的责任制度体系,为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久前,河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河南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王文海在该监狱调研时,寄语全体监狱警察:“希望河南省第一监狱全体警察保持荣誉,再接再厉,真抓实干,改革创新,不断刷新监管安全新纪录,为河南监狱跨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流方阵做出新的贡献。”
勇于探索创新 10月25日,117名服刑人员在河南省第一监狱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94年河南省第一监狱设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点以来,共有1300名服刑人员参加了考试,先后有51名服刑人员获得本科和大专毕业证书,成为高墙内培养的大学生。服刑人员龙某连续3年获得4门单科成绩全考区第一名,他说:“我在狱内获得大学文凭,不仅是向亲人,也是向社会立下重新做人的誓言。”
郑玉刚介绍说,该监狱于1985年6月办起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所以服刑人员为教育对象的学校--培才学校,被称之为大墙里的“希望工程”,这所特殊的学校把政治教育、法律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学融为一体,贯穿于服刑人员改造的全过程。自2003年以来,有437名服刑人员通过参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考试,取得了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
“浇树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河南省第一监狱的政治教育、法律教育是与社会、家庭的关心和鼓励联系在一起的。亲人规劝、亲情共餐、亲情电话、特许探亲……一系列亲情帮教,使服刑人员离开孤独,时时处于浓浓亲情之中。朱伯儒、高玉宝、庞中华等社会知名人士也经常受邀到大墙内帮教。监狱设立的心理矫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回归指导中心、流动书市,促进了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推行的“约警谈话制”、“服刑人员改造晴雨表”和服刑人员改造难度预测和教育专档、对回归人员的跟踪回访,切切实实地关心到每一名服刑人员的生活、家庭、婚姻等影响改造情绪的问题;经常举办的“希望之声”、“荣归之声”、“亲人之声”、“受害者之声”、“忏悔之声”演讲比赛和艺术节、风筝节、菊花节和体育运动会,成立的狱内广播站、电教中心、新新艺术团、图书阅览室、习美厅,陶冶了服刑人员的情操,促使他们求知上进。
在服刑人员最为关心的减刑、假释等方面,河南省第一监狱坚持实行“阳光执法”,并于1987年率先推行“三公开一推荐”制度,被推广发展为全国监狱目前实施的“三公开两公示一监督”制度。近年来,该监狱在“阳光执法”机制上不断探索,成立了“刑罚执行”和“刑罚执行监督”两个委员会,推行“服刑人员改造积分明白卡”、“考核奖惩复议制”,对服刑人员进行警察执法情况问卷调查。2006年以来,该监狱共办理减刑、假释4000人,实现了“零过错”。
塑造一种精神 一位外国友人到河南省第一监狱实地参观后题词:“在这里,人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他可能不会知道,在这句话的背后,监狱警察这些特殊的园丁们付出了多少无法计算的心血。
5月30日,田宝玉这位年满60周岁的监狱警察,从早上6时就提前到达自己的岗位,在监区认真履行一名分队长的工作职责,直到晚上10点钟走出监狱大门时,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地对年轻同事说:“从穿上警服那天起,我就在这里工作。今天是我值的最后一个班,我退休了……”
像田宝玉一样,监狱警察在默默无闻地承担着改造人、教育人的神圣使命。高玉平时任监区教导员,他在工作岗位上静静地长眠了。服刑人员童某忘不了自己身上还穿有高教导员送的棉衣,服刑人员高某忘不了高教导员和其他警察的义务献血,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监区的服刑人员流着泪为高玉平扎了一个大花圈。
“监狱警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甚至有"服刑人员是有期的,监狱警察是无期的"牢骚。但牢骚归牢骚,他们工作起来照样像一个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郑玉刚说:“百炼成钢,全狱上下形成了"视责任重于一切,视安全大于一切,视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其实,这种精神通过“落实基本制度、规范基础管理、苦练基本技能,创建平安监狱”为内容的活动,在全体监狱警察中传承,涌现出了以“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卫士”、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王红松为代表的英模群体,仅2005年以来,先后有31名监狱警察立功,109名监狱警察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目前,河南省第一监狱的服刑人员违规率一直在0.8%以下,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由23年前的12.4%下降到1%以下,回归社会后,他们利用在监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有的成了致富能手,有的成为当地的普法模范……成功走上了一条再生之路,该监狱先后被司法部授予部级优秀特殊学校,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邓红阳 王新春
保持“定力” 23年来,河南省第一监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定力”:在六届党委班子交替中,相继制定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中长期规划,表现为决策和工作上的持久力和发展力。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不同时期对监狱工作提出的新部署和要求时,表现为有效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过程中,表现为强大的改革力和创新力,在工作遇到困难时,表现为克服困难的内推力和外张力,在面对成绩和荣誉时,表现为居安思危的警示力和内省力。狱政宣
提高“能力” 在提高“能力”上,河南省第一监狱建立以监狱、监区、分监区、分队“四级安全责任承包体系”为核心,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落实防控排查机制;创新教育转化机制,重视强化个别教育的科学性,着力增强服刑人员转化的力度和效果;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指挥网络,落实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豫一文
形成“合力” 在形成“合力”上,河南省第一监狱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积极构建公正执法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办培才学校、搞活高墙文化、开展心理矫治等活动,突出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地位;从服刑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劳动绩效考核、劳动奖惩等方面,创新劳动改造机制。豫新军
再攀“高峰” 河南省第一监狱与时俱进,再攀“高峰”。一是加强“平安监狱”建设,准确定位监狱机关执行刑罚、管理、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能;二是构建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覆盖监狱全面工作的目标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心下移,保障下倾,警力下沉”的工作机制,确保监狱安全稳定。豫利民
培育“动力” 在培育“动力”上,河南省第一监狱全体警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塑造以“视责任重于一切,视安全大于一切,视荣誉高于一切”的团队精神,不断为“平安监狱”建设注入精神动力;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夯实工作基础;通过开展以“铸警魂,严警纪,强警力,正警风”为内容的活动,强化监狱警察的“争先创优”意识。狱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