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河北日报

秦市朱国意:4万张“老票证”留存时代印迹

  "老物件"的故事

  秦皇岛市民朱国意:

  4万张"老票证"留存时代印迹

  如今,看着年轻人钱包里的“小卡片”越来越多:信用卡、智能卡、商场积分卡……老人们常常慨叹:过去人们宝贝似地攥着的粮票、煤票、豆腐票、肉票,是再也用不着了。


  “用是用不着了,但那些老票证却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年近花甲的秦皇岛市民朱国意多年来收藏了4万余张这样的“老票证”,在他眼中,“每一张老票证,都是见证时代发展的印迹”。

  “票证时代”的回忆

  在朱国意收藏的老票证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粮票。

  “那时粮票就是家家的命根子。”老朱感慨地说,物资紧缺时代,光有钱不行,没票照样买不到东西吃。那时家家有粮本,人人有定量,买米买面甚至买个早点,都要用粮票。出差办事前还必须由单位开介绍信,取得全国粮票兑换证,换了全国粮票才敢出门。更有趣的是,当时一位老邻居要嫁闺女,条件之一居然是100斤粮票,否则免谈。

  老朱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粮油副食品供应增多,粮票才渐渐从“紧缺”转变成“盈余”,用粮票换大米、换鸡蛋的人也多起来。1993年,国家取消了粮票,但一些老人仍舍不得将平日里攒下的粮票扔掉。几年前,父亲去世时,朱国意还在遗物中发现了老人多年积攒下的100多斤全国粮票。

  在物资紧缺的年代,票证是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无票寸步难行”,这是老朱对“票证时代”最真切的回忆。

  “这是上世纪60年代发的票。那时想要理个分头,必须得凭票,否则只能理平头或剃光头。”老朱笑着为笔者讲解一张泛黄的“分头票”的用途。

  “不仅是剃头,连搓澡、刮脸这样的小事都要凭票。”老朱收藏的老票证中,搓澡票、刮脸票、线票、鞋料票、汗衫背心票、副食票、商品供应票……还真是五花八门,那时百姓衣食住行,几乎样样都要用票。每年,普通人家都会领到一本共100张带编号的供应券。然后,商业部门和供销社会公布什么编号可以买什么东西,大家据此进行购买。不过,当时人们主要还是解决温饱问题,购买最多的还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那时人们生活非常简朴,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实在破得没法穿了,就拆开做鞋底。做好了鞋底还要用"鞋料票"去买块小布头做鞋面。谁家办喜事想买点大件,就得四处凑票,买辆自行车要用20张工业券,有时得攒好几年呢。”

  告别“票证”的幸福生活

  老朱做过资料搜集,他介绍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发行了至少500多种票证,几乎所有的物资都曾发放计划票。凭票供应,成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大景观。

  是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物资紧缺的局面,也让这些老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边翻看着自己手中那一张张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一边讲述着30年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老朱不禁笑着感叹: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美,往后可以收藏的票证肯定是越来越少了。

  事实上,自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老朱的“藏品”就鲜有更新了。他拿出一张2000年秦皇岛市政府为特困群众发放的鸡蛋补贴票,意味深长地说:“此时发放的票证,含义已与过去完全不同了,它代表的是政府对民生的关心。”

  老朱说,他有一个心愿———办一个老票证展,让年轻人通过老票证去了解过去的生活,希望让更多人能够通过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翟楠楠 本报通讯员孙文志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国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