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1月6日电 题:黑龙江口岸建设:一次提档升级的蜕变
张米扬、焦红瑞
20年前黑河的一船西瓜换回了苏联360吨尿素,到2007年中俄贸易额达到了481亿美元,当年全省各口岸完成国际道路运输货运量达到111万吨,客运量180万人次。
这不同寻常的20年,见证中国最北端省份黑龙江的口岸发展。伴随着黑龙江省在全省主要城市铺开的国际道路交通网,他们提出了“三年会战”,要打通多条国际通道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对接,“借港出海”“陆海联运”的方式将推进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向高水平和纵深方向发展,黑龙江省将这次发展定位为一次提档升级的蜕变。
“陆海联运”,打通阻碍经济发展的通道 从哈尔滨经绥芬河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这条线路被称为“陆海联运大通道”,将从2009年1月1日到7月1日试运行。而哈尔滨向西经满洲里到俄罗斯赤塔的道路也即将打通,届时横跨欧洲和东北亚的公路大动脉将最终形成。说起“陆海联运大通道”,黑龙江省交通系统的人都显得很兴奋。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说:“未来几年中俄罗斯远东地区将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住宅的建设,对中国从事工业、建筑材料、家居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企业是一次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重塑中国产品的信誉。”
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党委书记周广龙说:“随着这条欧亚公路动脉的打通,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走公路到赤塔要比走西伯利亚铁路节省1400多公里路程。利用三年时间,也就是到2010年,我们要把这条线路彻底贯通,从哈尔滨实现到布鲁塞尔到伦敦的运输指日可待……欧洲的车辆也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入东北亚。”
“黑龙江的粮食,深加工的木材,包括一些煤炭的运输,多年来都受到铁路瓶颈的制约。这些年黑龙江省经济上不去与此有很大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这个大通道打开。” 黑龙江省口岸汽车运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文阁说。
从倒包客到企业家,边境企业的发展观 对于一些人来讲,中国和俄罗斯的边贸始终停留在前些年奔走在边境两边的倒包客的印象上。时过境迁,经过20年的磨炼,许多当年的倒包客已经蜕变成企业家。但比起当年所经历的辛酸和艰险,这些企业负责人更愿意谈的是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和前景,以及企业的发展计划。
绥芬河商联集团董事长孙来君是最早一批倒包客,当年6万元起家,现在是黑龙江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商,在两国拥有多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孙来君说,在俄罗斯拥有一批靠得住的生意伙伴,是他20年做边贸生意最大的收获。目前他在俄罗斯有自己的林地,和朋友合办了四个加工厂,进行原木粗加工。他还在绥芬河以西160多公里的海林市建起了铁路物流园区和木材深加工企业。
同样是搞边贸的吉信工贸集团和华宇集团现在是东宁县的两大支柱企业。吉信工贸集团董事长崔龙吉2006年与浙江康奈集团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乌苏里斯克市共同投资开发了一个工业园区,重点引入国内轻纺行业和家具业。这个园区的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点扶植,目前已经有7家企业入驻。崔龙吉给在俄罗斯经商办企业概括为六个字“水深、浪大、鱼肥”,适者生存。
华宇集团的纪文南在俄罗斯也开办了工业园。他的企业位于东宁口岸以东30公里的俄罗斯十月区,目前有5家企业进驻,大多是鞋厂,产品主要销往莫斯科等俄罗斯中心城市。当年为了解决一千多员工的吃饭问题,办了一个小养猪场,无心插柳柳成荫,养猪场随后越办越红火,如今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养猪场,形成了饲料种植、加工、养殖、育种、防疫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民营企业,华宇集团除了有先进的管理团队外,还成立了党委。纪文南说:“党委在我们这里不是摆设,党委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明确方向。”
提档升级,重点突破,着眼于更多方面的合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提档升级。特别是2006年开始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经济交流更加密切。而中俄两国的边界线,超过三分之二在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条大界河的沿岸,分布着两国众多的边境口岸。近年来,绥芬河、东宁、虎林、同江、饶河、抚远、黑河等口岸在对俄贸易及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地提档升级。
经过20年成长起来的边贸企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黑龙江省口岸建设在全面开花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突破,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就是摆在眼前需要突破的瓶颈。建设连接黑河市与俄罗斯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大桥,已经谈了20年,至今仍一锹未动。目前从俄罗斯进口的部分木材、矿产需要绕行1500公里从绥芬河口岸过货,造成运输成本过高,严重制约经济贸易合作。
布拉戈维申斯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学城,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优势。黑河市着眼于这方面优势,将“大通道”定位为“大平台”。黑河市市长张宪军说:“面对远东腹地,我们要以利益为纽带,扩大经贸往来;以需求为纽带,加强双方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友谊为纽带,深入双方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