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贵族运动”高尔夫球和“时尚运动”瑜伽成为北京二中高中部的体育选修课,此举在学生和家长间引起不小的争论。在学校门口,学生家长王先生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认为高尔夫球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再说,万一孩子上瘾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让他参与这个项目。
我希望孩子能在体育课上从事一些有兴趣的项目,比如打篮球之类的,既能放松身心,又能起到锻炼的目的。”
但是,也有学生对开设这两门课感到非常高兴,刘一一开心地说:“比起那些枯燥的体育课,我还是挺喜欢瑜伽和高尔夫这些课的。这么多年了,我一提到体育课就感到头疼,总感觉很枯燥而且很乏味,我希望学校能多设置一些好玩的体育课。”
其实,对“体育课到底怎么上?”的争论不只是在北京二中。新学期开始后,很多学校安排的长跑让学生叫苦不迭,记者在京城随机走访了几所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评价最多的就是“枯燥和乏味”。
体育课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但是却因枯燥而饱受诟病。为何体育课如此乏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
体育课变成“应试体育”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设置过于单调,学生体质的测评方式也只是简单枯燥的跑跑跳跳。
“上了快10年的学,我的体育课从小学到初中就没变过什么花样,1000米跑累死人,俯卧撑、仰卧起坐更烦人。你说我能有什么兴趣?奥运会有那么多好玩的项目,我们怎么就不学学呢?”中学生张雪青向记者诉苦,“我特别想好好学学打篮球,但是直到现在我也没在体育课上学过如何打球。除了跑就是跳,实在没意思。”
和小张有同感的大有人在,北京市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刘思祺说:“平时上课就是跑圈做热身,然后老师安排一些项目练习,尽管一次体育课只有45分钟,我还是不喜欢上,一点意思都没有,特累。我喜欢游泳,我觉得如果上这样的体育课我会愿意上的,那起码也有意思啊。希望学校能开我们喜欢的项目,不要老是让我们跑步。”
除了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很多学校缺乏教学条件也是让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的一个原因。在昌平区昌盛园小学,仅有一个200米的操场,每天只有一半学生能参加课间操锻炼。“操场站不下,我们要隔天做早操。”四年级的小文对记者说。“这么小的地方,什么都做不了,上课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只有跑步和做操。”
还有一位学生家长说出了另外一个隐情。她的儿子涛涛在北京某小学上四年级,她特别希望自己的胖儿子好好上体育课,但是体育老师害怕学生受伤,只给孩子安排简单的活动。“有时候,本应活蹦乱跳的体育课却静悄悄的。”张女士无奈地说,“体育老师的责任是防止孩子在运动锻炼中发生危险,而不是因为害怕发生危险就不做运动。这分明就是因噎废食。”
对于学生和家长的看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体育老师也倒出了自己苦衷:“学校和教委根据学生中考体育加试的成绩来对我们做评定。所以,我们上课的确会偏重于中考的科目。体育早就变成了"应试教育"了,我们也没办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 “体育课到底怎么了?我们为什么这么设置体育课?在说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现状。”毛振明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和教学的研究,他也是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据毛教授介绍,现在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已经到了一个“极差”的地步,可以总结为三条:第一,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指标20年持续下滑。第二,近视率持高不下。第三,肥胖的检出率快速上升。“不仅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军训的时候,站10分钟甚至5分钟就能晕倒,试想他们能在未来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吗?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拿出简单可行的硬措施迅速扭转现状。”毛教授说。
“去年中央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体质增强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明确提出要在5年内迅速改变孩子的体质状况。”毛教授说:“正是有这个任务,我们才拿出简单而且易于操作方案。就拿课间长跑来说,我是提倡者,也是反对者。我之所以反对,是因为健美操、定向越野等项目都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教师不会,学生也没法学,更多的学校没有场地,所以我也不得以成为支持者。”
“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想一件事情,长跑不仅是锻炼手段也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有两个含义,国家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孩子也有义务接受国家的教育,长跑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家长和学生的反映,我们要引导。在目前青少年体质如此差的情况下,只能用一些这种简单的方式迅速扭转现状。”
最后,毛教授也指出了“最理想的体育课”是什么模样?
“懂、会、练、乐。这才是最好的体育课。”毛教授说,“体育也是一门课程,老师应该让学生懂得体育文化和知识,比如什么是关节、肌肉,什么是奥运会等。"会"就是让学生精通自己喜欢的体育技术。"乐"就是教孩子从事有兴趣的运动。最后是"练",上体育课,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但是要达到这一境界,还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