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了一起破坏生态案件。清镇市检察院指控北京福海福樱石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福海公司)非法占地17.82亩,非法采伐林木775.491立方米,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公诉意见,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和滥伐林木罪,维持对该公司董事长罗忠福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罚金5万元的原判;福海公司和贵州省林科院则分别被判处罚金100万元;贵州省林科院原院长于曙明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5万元。
此案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是因被告人之一的罗忠福曾位居《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富,也不仅是因被告中有一个担负维护生态安全职责的重要单位———贵州省林科院,更重要的是因为该案是1997年修订刑法以来,全国目前刑事制裁最为严厉的破坏生态资源犯罪案件。
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山清水秀的贵州,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提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贵州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贵州省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发挥职能作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切实加大法律监督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监督机制,依法打击和积极预防破坏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积极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清镇市的红枫湖和百花湖是3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由于周边厂矿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无序排入,两湖水质不断恶化,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贵阳市两级检察机关深入调查查明,清镇市环保局原局长杨贵斌,违反相关规定,由其做主对清镇市辖区内多家企业的排污费实行协商收费,致使13家排污企业少征收4575万余元。经清镇市检察院立案查办并提起公诉,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杨贵斌有期徒刑三年。
办案不忘公益诉讼,两种手段维护生态资源 黔南、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检察机关注意通过办案制止大拆大建破坏民居民宅民族村寨,以及在发掘民族文化遗产过程中破坏民族文化传统等“建设性”破坏和“伪民俗”开发行为,保护了原生态自然资源和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同时,他们还积极提起公益诉讼,从经济上挽回国家和集体的损失。
2006年至2007年期间,齐家珍、陈荣等6人在贵阳市采矿时,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毁坏贵州省扎佐林场林地40.73亩,直接经济损失近18万元。2005年、2007年,罗照军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在白云区非法占地毁林采矿7.5亩,致使扎佐林场价值人民币4.6万余元的特种用途环境保护林被毁坏。
检察机关对该案公诉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清镇市法院环保法庭审理,7名被告人均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一年零六个月至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赔偿受害单位全部经济损失22万余元。
协作、预防不放松 贵州省检察机关还意识到,维护生态环境,事前的预防比事后的惩处更加重要。他们注意发挥检察机关优势抓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于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如贵阳“两湖一库”治理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13个项目进行预防犯罪活动,在工作中,他们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该省检察机关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87件,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还结合办案,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法宣传教育力度,促进有关单位和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和生态保护工作的落实。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用了一棵树,就得种上两棵树”,这是老辈人信守的道理。这种生态观看似简单朴素,却关系后世子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某些短期利益面前,这种生态观却被一些官员和经营者抛诸脑后。
贵州检察机关自觉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检察工作为大局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法打击和积极预防破坏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对于不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和官员,他们一查到底。本文开头中提到的那则林业部门做被告的案件,更是刑法修订以来制裁最为严厉的破坏生态资源犯罪案件。希望那些担负维护生态安全职责的单位和官员,能从这则案例中审视责任,汲取教训,切实履职。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周以明刘发平 邓学光 芳临)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