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国内消费和投资转变
作者 Tim Harcourt(澳大利亚贸易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译者 朱庆和
随着美国遭遇华尔街灾难和欧盟应对无力,人们不禁要问:“大熊猫”能拯救全球经济吗?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通常认为,中国向西方——尤其是美国“输出”通货紧缩和供应廉价商品。
但这种情形被改变了吗?从某种程度上的确变了。
首先,中国出口重心在亚洲其他地方和欧盟,而非美国。
其次,随着中国产品在价值链上上移,其他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一些领域也开始扮演这种角色。
第三,中国正在某种程度上从出口转向国内消费和投资。正如法国里昂证券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指出的,净出口只占中国两位数增长率的1%~2%,主要驱动力来自国内。随着中国加大对西部省份和二、三线城市的投资,城市化和工业化将继续推动这个国内进程。
第四,中国也在经历减速的痛苦。除股市下跌外,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中心失业率上升,与此同时,零售业下滑,而新兴部门存在熟练工人短缺现象。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富裕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有所疲软,其表现就像任何西方工业化城市一样。
最后,投资流向和贸易流向都很重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全球接触形式(或更严格的说是亚洲内部地区接触),正在取代传统贸易路子。
那么,这一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呢?与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将特别有助于我们挺过全球信贷危机,但中国的风险不容低估。
首先,国内经济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其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直接投资和建立外向型的国际企业将是主要挑战。最后,中国依然要应对气候变化,和取得环境目标与工业发展和减贫目标间平衡的挑战。从许多方面说,中国救世界之前必须先救自身。(据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
来源: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