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未来走向何方?经营模式向数字化靠拢
业内资深人士估计,京城的纸媒现在能实现盈利的不过一两家。中国报业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基本处在总量控制、清理整顿、优化结构状态,在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进入2005年,中国报业市场遭遇了2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低谷:发行和广告额双双大幅度下滑。
与传统媒体呈现颓势相对应的是,手机、互联网、楼宇电视、直邮、移动电视等新媒体正异军突起。互联网上付费阅读、无线音乐下载、网络游戏等数字出版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增长率超过30%。大家都在议论:纸媒怎么办? 国外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做了成功的示范,它的网络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付费新闻网站。如此看来,网络化阅读不仅对纸媒有打击的一面,也可以帮助纸媒进行网络化和数字出版再造。例如《财经》杂志精心打造的财经网,甚至吸引到了风投的垂青。《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商业周刊》《精品购物指南》等一批国内知名报纸、杂志也已经开辟了网络版。
“2005年我们推出手机报,2006年推出手机杂志。”张书新说,“今年我们重点发展精品网,这些数字化工作对报纸的品牌和知名度的扩大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报纸广告收入上也做出了贡献。”
或许纸媒的下一个春天将从网络和数字出版再造中获得。奥妙就在于,传媒网站、网络版不止是报纸或者杂志的在线版,电子报、数字报涉及的体系,内容征集(不限于传统记者进行采访,可以人人贡献),内容发行(速度快,方式灵活,对于时效性强的媒体是一个优势),内容接收(手机,电脑,阅读器等比较多样化),这些都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
据了解,《商业周刊》的全球网站从2001年开始分不同时期进行改善。李陈敏枝告诉本刊记者:“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杂志的内容放到网站上,网站的内容更丰富,大概有90%的内容在杂志里找不到。2006年,我们发现整个网站的浏览量和注册用户的数字在不断的增长,这也促进了我们对整体杂志内容的改动。”
“新媒体肯定会分流旧媒体,这个不用怀疑。” 资深媒体人陆新之认为,“商业媒体需要即时性、互动性。要积极应对,融入其中。”
对此,资深出版人屈辰晨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出版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出版对自身产品线进行拓展,建立垂直内容社区,利用电子书、网络广告、内容增值服务、甚至手机平台进行业务的拓展。就是说一个产品拥有不同的发布平台和表现形式,从而获得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体制弊端制约转型 赢利模式摸索中前行
面临成本上升及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双重压力,中国纸媒的发展似乎陷入了困局, 商业媒体的困境尤为突出。
股市向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自从2007年以来的大牛市行情,激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政策转变的高度关注,而商业媒体关于金融、商业等方面的报道常常成了政策和社会变化的风向标,很多没有炒股的人也会看。显然商业媒体的发展与经济大环境密不可分。
“但是中国的商业媒体还不具备《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那样的盈利能力。”陆新之认为,中国商业媒体与欧美存在很大差距,其外因是欧美的资本市场、法律语境以及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给了媒体更多的发挥空间,内因是中国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商业媒体的产业化程度不够。他举例说,不少中国商业媒体还处于劳动密集型加工的阶段,从业人员的收入不高。很多优秀的传媒人,因为在行业里面的上升空间有限,就不再做媒体,而转去做公关公司、品牌公司或咨询公司,这对商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也构成了制约。
怎样实现纸媒的转型跨越?人民日报评论,专业期刊数据库在国外发展迅速,有的大型期刊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0%,一些专业学术期刊甚至已经不再出版纸质版。而目前这些期刊集团的眼光逐渐瞄向了中国。据了解,去年一年间,世界五大出版集团以及正在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最知名的网络企业都纷至沓来,希望与中国内地的核心期刊、图书出版单位开展合作。其目的是尽早把更多的国内优秀期刊和图书资源吸纳到自己的平台上,以便向全球客户卖出更好的价钱。显然,国外出版人对数字出版的敏锐度已跑在我们前面,但在发行减少、广告下降、印刷成本急剧增长和网络媒体冲击的多重压力下,纸媒寻求新的出路已成事实。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到2007年5月,全国已经推出或者正在实施数字报纸的报社共有88家,报纸约250种,其中中央级、省级、报业集团等有41家,占该类型总数的65%;都市类报纸约有40家,行业专业企业等产业类报社约17家。国内有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报业集团等4家报业集团开始尝试推出带阅读器的电子报纸。
然而报业数字化开发形式大同小异,对目标用户市场缺乏深入研究与调查分析,盲目开发,甚至将报纸同质化现象带入报网竞争。“中国的报业数字化方面还不成熟,处在实验阶段。”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对记者说:“在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出版发行数字化二维条码的应用、电子杂志等数字报业新技术的探索上,《华西都市报》算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们的手机报开始实现了盈利。”
“中国报业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对发展数字报业很不利,它制约数字化所带来的战略转型,因此很难构建组合盈利模式,”张书新说,“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探索,通过探索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进步。”
尽管目前纸媒的网络化、数字化出版的赢利模式的发展方向还不完全清晰,但中国财经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石星岳认为,这一轮纸价上涨的一个积极因素就是使不少传统媒体认识到旧有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传统媒体能够以此为契机下决心调整出版理念和选题思路,提高纸媒品种的贡献率,那么坏事也就可以转化成好事。
采访=石海芹 高明亮 撰文=石海芹 摄影=楼小宁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