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戴骁军 |
“揭封”让他成了媒体英雄
戴骁军孤单地度过了这个记者节,虽然他的身影这两天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媒体上,看似“风光”无限,但内心的落寞溢于言表。他不知道,明年记者节,还会不会有媒体和他有关系。
戴骁军,西部时报驻山西记者站工作人员,因举报揭露山西一煤矿“封口费”事件成为了一个新闻人物。公众称他为媒体英雄,他却因为此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恐吓骚扰电话接踵而至,而更奇怪的是,西部时报却在事发后与他断了联系,他也一直赋闲在家至今。
决定拍照时心里做了最坏的打算
戴骁军今年42岁,他在电话里告诉快报记者,自己1996年进入新闻界,没想到,自己以记者身份揭露的“封口费”事件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新闻人物。
那天是9月25日,下午3点,戴骁军接到了山西本地的一个同行电话,“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接到了一个举报电话,洪洞县的山西霍宝干河煤矿有很多记者排队领‘封口费’。”
那位同行没有带相机,他问老戴要不要去。出于职业本能,戴骁军决定前往,“以前只听说过有这种事,还没有看到过。”但他没有车,“我打电话给我的一个网友,他有车,我们结个伴,也好有个照应。”
到达煤矿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为了进入发“封口费”的现场,戴骁军也在一楼大厅的“签到册”上签了名,那个册子后来成为相关部门调查整起事件的切入口之一。
上到三楼,戴骁军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楼道里都是人,而在一间办公室里,一群人围在一起数钱。”他悄悄下了楼,让开车的网友发动车辆,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拍好就冲出来离开,如果我人出不来,就想办法把相机扔出来,让他把相机带走,不要管我。”
布置好这一切,戴骁军冲上楼,对着办公室、楼道、签到册和门口停的车辆一阵猛拍。拍完后立即跑下楼,上车离开。
他回忆说,当时那些被拍的人显然是呆住了,并没人阻止他。而自己坐车离开时,为了防止有人追,没有从来路返回,而是朝另一个方向开。最后,确定没有人追上来后,才返回了太原。
没想过把照片发在自己工作的报纸上
“回家细细看了一下照片,很是兴奋,因为之前有报道查出过‘封口费’的新闻,但发钱现场的照片却从来没有人拍到过。”
戴骁军说,自己决定在网上发布这些照片。至于为什么没有想过在自己工作的报纸上发表新闻揭露,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他没有告诉记者“不可能”的原因,但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有一个人在签到册上签的是“西部时报赵某某”,涉及到自己单位和同事,发表这篇新闻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言而喻。
第二天上午,戴骁军把前一天拍到的照片发到了自己常登录的网站“直播客”上,并用了自己的用户名“天马行空”。他告诉记者,直播客是一个总部设在北京的摄影网站,自己因为是摄影起家,常在这个网站上发布照片。
照片发布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但在几天之后,照片却全部被删除,戴骁军很费解,“我觉得自己有点说不清楚了,因为有网友问我是不是也被‘买通’了。”
他给网站打电话,却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我立即联想到了当时炒得正凶的三鹿奶粉‘收买’百度网站的事情,但我想,你这儿不让我发,我就往其他网站发好了。”
为了给自己正名,也希望整个事件能大白于天下,他在国内多个网站、论坛发这组照片。但没想到的是“发得快,删得却也快,我当时就像和他们在赛跑,我动员我的网友和我一起发。”
直到今天,戴骁军也没有搞清楚删帖的幕后推手到底是谁,“我只能怀疑是煤矿方在花钱运作。”好在,被快速复制的照片在各大网站遍地开花,网友们的热评使此事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进行调查。
10月29日下午,山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初步调查结果。通报称,仅9月24日、25日两天,就有23家“媒体”的28人登记领取“封口费”,其中两人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其余多为“假记者”。
不久,具体的媒体和“封口费”金额逐一曝光。此事及进展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