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珏娟
“西博会上,我们推出了204个项目,涵盖我省的演艺、展览、动漫等多个领域。”近日,面对陆续汇集省文化厅的项目招商回执书,省文化厅产业处副处长邓涛心情激动的告诉记者。他介绍说,从项目洽谈来看,灾后重建项目、优势项目不少已经“落地”,有的项目已经进入后续谈判阶段;动漫、产业园等创意产业表现出很大潜力,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投资商的关注。
传承民族文化,投资商兴趣大
西博会上,《四川省文化产业灾后重建招商引资项目》手册成了“抢手货”,不到一天时间全部发放完。邓涛至今记得,上海代表在项目册上一眼瞄到了“成都红星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立即询问该项目的创意内容、发展方向和引资情况。
这样的场景,在西博会展场屡见不鲜。邓涛介绍,灾后重建项目在此次文化招商中很火,60个项目中尤其是“藏羌文化”极受关注:比如茂县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2827万元,需要引资2698万元,上海投资商一眼相中后,马不停蹄赶到茂县现场考察,随即返回上海制定合作计划……
羌寨绣庄的负责人杨军,也第一次有了“门庭若市”的感觉。今年5月,他的绣庄刚想把生意做大,没料到地震把公司“赶”进了板房,所有的生产加工只能在几十平方米的板房内完成。这让杨军很着急:“七八十万的3个订单我们都放弃了,只能接点小单子,做点简单的刺绣、加工等……所以想借西博会的平台,引入投资,合伙做生意。”杨军的建厂房、做培训、建立羌文化展示基地的思路,引起了许多投资商的兴趣。
邓涛说,省文化厅专门请来传承人在西博会上展示羌绣,因此藏羌文化产业项目备受关注,《羌年》博物馆传习所、茂县古羌神韵羌族歌舞资源开
发、理县维关到金枪岩茶马古道建设……诸多项目都引来了投资商的关注。
创新产业结构,引来丰厚订单
四川省剧院(场)联盟是西博会上第一个“落地”的文化产业项目:10月27日联盟挂牌,今年年底“德国勃兰登堡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就要在川内演4场。邓涛把这个项目看作四川优势项目的发力之作,运营上的创新,让演艺产业站上了一个新高点。
德国演出项目,四川作为直接引进方拿下订单。省演艺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刚告诉记者,做国外演出条件苛刻,必须达到一定场次,德国这个演出开的条件是12场。本来高雅音乐要在全国运作12场演出很难,但因为省内剧场联盟成立,成本降低,南充、资阳很快以“会员价”拿下两场。“成都再演两场,这样省外仅需运作8场。”张建刚的生意经就是降低成本,仅这场演出成都的最高价才380元,截至昨日这个演出项目已收回成本。
邓涛认为,演艺业作为四川传统的优势产业,能在强手如林的西博会上拿到订单,关键是创新,剧院(场)联盟是文化产业的大胆创新,它让人看到市场新的前景。同样以自身优势博取市场的,还有省电影公司。在全国铺下网络的四川太平洋院线,在西博会上成功与加拿大IMAX公司签下合作协议,投资2亿元建一个全国顶级的影院。
邓涛指着招商引资项目册说,它不同于以往按演艺、展览等行业门类分,而是按融资、产品与服务、文化产品与出口等领域分,项目在哪个方面具有市场优势,一目了然。“因此,有针对性的合作洽谈在西博会上比较多,四川文化产业的优势项目很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