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全长1521公里、沟通我国西北和中东部的沪陕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自从1988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2008年,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走过20年历程。20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从零的突破增至5.3万公里,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道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20年从0到5.3万公里 高速公路的概念在上个世纪30年代已经出现,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速公路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标志。
在当时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中,高速公路一直是空白。
中国要不要修高速公路,在一个时期充满争论。20世纪80年代,京津塘高速公路准备筹建,就曾遭到公开反对。有人发表文章说,现在改革开放才几年,人民仍然贫穷,全国小汽车仅24万辆,估计到2000年,也不可能发展小汽车。
1984年,“沈大汽车专用公路”开工。当1990年全线通车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它的名字改成了“沈大高速公路”,这一名称的变化意味着高速公路建与不建的争议画上了句号。至此,中国掀起了大规模建高速公路的热潮。
到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突破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位,用了10年;2001年达到1.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用了两年;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2007年底,高速公路已经达到5.36万公里。这样的增幅世界罕见,我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二高速公路大国。
加速全国区域市场一体化 沪陕高速今年10月底全线通车,家住秦岭深山里的蓝田县辋川乡的村民喜出望外,他们的白皮松苗子将通过这条高速公路大量运往南方市场,前些天已经有不少商家来付钱预订了。最近3年,秦岭一年打通一条高速路,四川蜀道难的千年历史彻底结束。中国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由大阻隔变为大通途。
由以前反对到现在翘首企盼家乡通高速。在这十几年里,高速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过去说“要致富,先修路”,如今“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路快富”已经成为百姓的心声。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介绍,发展高速公路加速了全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带动区域间人口、劳动力、旅游者、技术、资本、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了全国城乡商品贸易增长和地区协调发展。据测算,我国每亿元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能直接带动社会总产出近3亿元。一批新兴产业群体以高速公路为依托,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已形成9个上档次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京沈高速公路沿线兴起近千个市场。在“新丝绸之路”沿线,昔日许多难卖的农产品,如今正踏着“新丝绸之路”走向兄弟省份,走出国门。
随着苏通大桥通车,过长江只要7分钟,车辆从南通市到上海一路畅通无阻,南通市真正融入到“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京沪高速的贯通,使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人流、物流朝发夕至变为现实;云南新昆明环滇池高速公路圈的建成,加强了昆明成为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交通枢纽中心的功能和地位……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国际化信息化成为主旋律 翻开当代中国交通地图,横贯中国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如条条巨龙,舞动在中国大地上。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网将要达到8.2万公里,可以覆盖10多亿人口。
中国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已经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符号。近10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国际化和信息化成为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主旋律。相邻国之间合作修建高速公路,形成国际高速公路网,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大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效益,加强国际之间的公路运输联系,中国正加强与国外高速公路的衔接,构建国际高速公路网。
同时,随着卫星监测及控制系统得到广泛运用,信息化公路将逐步实现。北京市已经开始充分利用卫星转发的交通信息,通过电子路标通报路况信息,指挥汽车按最优路线行驶,既节约时间,又创造最大效益。这一信息化的方式将普遍用于高速公路。
可以预见,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必将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设一条坚实而高速的快速跑道。(严冰 沙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