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有过许多个称呼:“农民工”、“民工”、“打工者”、“外来务工者”……这些称呼,曾经有意无意地,将他们与“城里人”区别开来。但是过不了多久,居住在新疆的外来人员将会有一个新的名字———“新居民”。
伴随着新称呼而来的,是一张全新的居住证,它会代替实行多年的暂住证,将成为外来人员新的身份证明。
记者从近日在新疆伊宁市召开的新疆全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为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新疆将探索流动人口“暂住证”制度向“居住证”制度转变,并在明年循序渐进地试行“一证通”工作,建立流动人口流入、居留、从业、流出、全程动态管理体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海仑在全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在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逐步建立具有信息采集、整理传递、分析预测、定期发布等功能的流动人口综合动态信息平台,同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共同联网,实行“一口采集,多口使用”的信息共享合作机制。
此消息让新疆拥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口欢呼雀跃,因为待信息化网络建好后,“一证通”除了能证明流动人员合法身份以外,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教育这些相关的信息都将综合其中。只需一张证件,即可在全区通用,这对于来新疆打工和经商须办理各类证件的外来流动人口来说,那是再方便不过的。
目前,新疆流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城乡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都活跃着流动人口忙碌的身影,1985年登记流动人口18.5万,2008年已经增至350多万,23年增长了近19倍,约占全区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来自四川的于长久清楚地记得,2006年他到新疆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十户街社区租房子时要办的种种手续和证件。首先是要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出租房屋管理站登记建档,还与房东签订了安全、防火及计划生育协议书,再经过查验婚育证明后他才住了进来。租房子的时候,房东景东升还千叮咛万嘱咐各种制度和要求。
据了解,伊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户籍改革、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政策,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今年以来,伊宁市各村(社区)全面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整合公安、房产、计生、社会保障、防疫等部门基层力量,实行村(社区)“流管站”、“一站式”服务办公,使流动人口在社区就能够实现办理相关证件、享受与本市居民同等相关保障和服务。为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伊宁市规定,对凡具备“五证”的流动人员子女实行与本市学生同等的入学待遇。
今年以来,新疆伊宁市没有发生一起因外来人员合法权益被侵害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要求,全区各地街道、社区应借鉴伊宁流动人口管理经验,新疆“一证通”工作首先将以伊犁地区作为试点地区,并从明年开始逐渐在全区推行。
“暂住证的功能其实仅仅是个人身份登记,凸现诸多弊端,仅仅证明居住在这个城市,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意义深远,它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蔡浩说,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后,不仅是名称变换,更是破除区域限制和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利益平等化,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