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 十项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9日一经公布,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经济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不利影响的背景下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将对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原经济研究所所长郑超愚表示,这次政策出台不仅是快,力度也很大。国际上通常以是否超过国家一年GDP的1%来衡量调控政策的积极与否。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这么大,将极大地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的信心。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算了一笔账,去年中国的GDP是26万亿元,由于政府计划4万亿元会在未来两年内花出去,平均算也就是每年花2万亿元,约占GDP的7.5%。即使考虑到今年GDP会有所增长,每年的投资也将占到GDP的7%左右。即使是最保守的计算,由此会产生1.2的乘数效应,也会在今后两年每年拉动经济增长8.4%。“去年中国贸易顺差占到GDP的9%,也就是说,即使今后两年中国贸易顺差完全消失,中国经济也将继续保持原来的增长速度。所以说,这一政策基本抵御了国际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专家和分析人士表示,在当前A股极度低迷时刻,中央政府在宏观面出台系列政策,有利于改造和提升当前整个经济基本面,使股市有一个根本的支撑。
中金公司研究部有关分析表示,受中央政府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影响,电信、电力、造纸包装、化工、建材、钢铁、交通运输等“重资本开支”的行业和个股将明显受益。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金融要支持经济增长”的提法很关键,它表明决策层在财政和货币两大政策上都倾向于保增长。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也必将有助于中国尽快走出这轮经济下行周期。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认为,十项措施概括起来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两个方面,对抑制下滑局面和保持明年经济增长是一个利好。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