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阳江十一月十日电 题:广东阳江八百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
中新社记者 陈明
对于四十年前成千上万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农村“广阔天地”插队落户的一代人而言,“知青”,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而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名字!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
入秋以来,各地不断传来老知青有组织地“回家看看”的消息。来自广东佛山、中山、汕头等地的老知青八百多人,八日组团回到他们四十年前工作生活过的“第二故乡”广东阳江红五月农场,跟当地的老知青和老工人一起,共同追忆四十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山下乡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老知青的人生旅程中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岁月蹉跎、往事如烟,那段汗水与泪水交融的往事不堪回首,但重逢在魂牵梦萦的农场里的老知青,今天仍然以一代人的坚韧和豁达,感动着下一代,感动着这片曾经荒芜、而今已是碧浪翻腾的橡胶林。
尽管,作为一名在“知青堆里”长大的农垦第二代,记者参与了这次聚会的全程追访,但个中的诸多感受,除了为这一代人的精神所感动,再也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描述老知青当年工作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承受命运的顽强意志,和从未停息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不会忘记,也不应淡忘这一代人在风雨中飘摇的身影。作为广东十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分子,这次“回家”的老知青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寻找青春的足迹,看一看当年的橡胶林,和同甘共苦一起走过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工友和农友,还有当年慈祥的大哥和大嫂。
随着“老知青要回家了”的消息不胫而走,广东阳江红五月农场的场部,在八日上午就聚满了扶老携幼从周边奔赴而来的老职工和乡亲父老。
聚会的进程简结而隆重。四十年前的青皮后生和黄毛丫头,如今大多已双鬓染霜,儿孙绕膝。那段同样的经历,铸就了他们同样深厚的情谊,而四十年来不一样的生活轨迹,却在不一样的脸上刻下了一样的印记。
老知青一边雀跃地尝着在这片熟悉的土地里收获的花生、番薯和玉米,含着热泪品评着当年的老照片,仔细端详着一张张久违而熟悉的脸庞,拥抱久别的大哥大嫂喜极而泣,一起听着当年熟悉的旋律,欣赏着自编自导自演的《胶园晨曲》,把所有的感慨和喜悦,在永远的情怀中尽情流淌。完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