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期以来,我军经费供应主要依据军费总量进行定量划拨,而全军部队工作环境、任务和驻地市场物价差异较大,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容易造成供需脱节,弱化经费保障效能。中央军委颁布的《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强调,要逐步建立集供应消耗管理于一体,具有我军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后勤供应标准制度体系。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率先探索建立“供应消耗管理一体化”经费标准体系,为后勤保障精确化趟出一条新路,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本报讯王泉云、记者孙兆秋报道:11月上旬,记者从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炮兵旅获悉,该旅试行新的经费标准体系两年来,不仅减少经费支出近200万元,而且官兵满意率高达97%。这是该旅落实集团军探索建立的集供应、消耗和管理于一体的经费标准体系带来的显著效益。
两年前,该集团军领导在经费专项调查中发现,虽然各级不断加强经费管理和检查监督,可不少部队仍反映经费不够用,官兵对保障满意率也不高。原因是过去“大约摸”式的保障标准太笼统,不同部队环境任务不同,需求量不一,致使有的“吃不饱”,有的“花不完”。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经费标准体系。
调整优化供应标准。为减少过去供应标准与实际消耗出现的偏差,他们按照实物消耗标准和经费保障范围对年度经费预算进行调整,“该摊的摊、该收的收、该减的减”,从源头上保证了收支平衡。
建立健全消耗标准。为掌握部队消耗底数,该集团军专门对所属部队3年来的供应保障情况进行清查测算,采集数据35.26万组,科学制定出各部位、各时段和各类别人员的实物消耗定量标准,使每人每天用水、用电等具体消耗标准清清楚楚,为科学供应和管理经费提供依据。
配套完善管理标准。他们完善了《经费管理与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将管理考评标准纳入年度预算执行考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双争”评比活动,进一步细化了经费管理手段和各级管理责任,初步形成了管理制约和奖惩激励并重的制度体系。
新经费标准体系通过全程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确化保障,有效解决了过去供应标准与消耗标准脱节、经费保障程度难以评价、管理考评缺少衡量尺度等深层次矛盾,经费由按传统标准供应变成按合理需求保障,初步实现了按供应标准精确保障、按消耗标准规范开支、按管理标准精细管控的目标。据统计,实行这一办法后,该集团军经费使用效益提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