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全球各个角落和领域肆虐的金融危机,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钱柜上划开了一个大口子。
10月上旬,负责奥运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伦敦奥运筹建局(ODA)声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预算10多亿英镑的奥运村工程出现了2.5亿英镑左右的巨大资金缺口。
如果资金问题无法解决,该项目就只能全部由政府买单。而另一主要建筑、预算达4亿英镑的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同样难以招商引资。
变化:“香饽饽”变成“烫山芋” 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即使是挂着金字招牌的奥运会,也从人人想分一块的“香饽饽”变成送不出去的“烫手山芋”。
在总额93亿英镑的伦敦奥运会预算中,奥运村项目是耗资最大的工程。原计划由澳大利亚开发商兰德·利斯公司负责筹措奥运村主体建筑所需资金,政府负责出资周围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公、私各一半;但金融危机使兰德·利斯公司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私人募集部分的建设资金无法到位。
奥运村的建设已经破土动工,而ODA和开发商仍未谈妥,而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也不可能现找别的开发商。最后政府不得不临时从22亿奥运应急款项(包含在93亿总预算中)里调拨了9500万英镑,以保证工程的进度。
当地媒体为之哗然,英国民众也无法对此一笑了之,因为政府买单就是纳税人掏钱,这对本就处在金融风暴中心的英国人来说又是一个沉重负担。当然,政府也不愿意当冤大头,英国奥运大臣特莎·乔维尔近期表示,考虑到当前的金融环境,打算将同兰德·利斯公司谈判的最后期限从原定的12月25日推迟到明年,以留出更多时间便于对方筹资。
对策:“瘦身”和“小钱” 没钱只好省钱,于是伦敦奥运会开始流行“减肥运动”。由于伦敦的房价下跌,奥运会组织者在奥运会后出售或出租奥运村房屋回笼现金的前景不妙,奥运村已经从原来的4200套公寓减少到3000套公寓;而鉴于目前的资金缺口,还有人建议将奥运村继续“缩水”到2700套。
此举使得伦敦奥组委主席莫尼翰不得不提醒,奥运村不能减到“营养不良”。他说:“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奥运村,我想无论如何,运动员的需求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预计2012年将有1万7千多名运动员和官员入住伦敦奥运村。
目前,伦敦奥运会已经取消了4项临时场馆的修建计划,而把赛事转移到现有场馆内进行。近日,ODA首席行政官希金斯又说,他们正在委托KPMG咨询公司进行调研,是否还能取消修建篮球、马术和射击比赛临时场馆的计划,而把这几项赛事也并入其他场馆。
在资金方面,伦敦奥组委承认再钓“大鱼”不现实,但并没有放弃撒网。10月下旬,英国品牌“吉百利”巧克力签约,成为伦敦奥组委的首个所谓“二级赞助商”。虽然2000万英镑的赞助费不到顶级赞助商的一半,但“小鱼”总比没有鱼强。
讨论:“简陋奥运”vs“节约奥运” 资金不足和种种“瘦身”行动,以及英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度缩减了0.5%的数据,甚至让有些国际舆论惊呼,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能会倒退60多年,重现二战后元气大伤的伦敦1948年举办的“简陋奥运”。
英国专家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指出,这所谓的困境恰恰让伦敦有了名正言顺省钱办奥运的理由。伦敦不断改变甚至取消场馆建设的计划,实际上违背了申办时的承诺,正常情况下国际奥委会肯定会大皱眉头;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奥委会也不得不对伦敦的“节约”政策点头。
伦敦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希格森认为,金融危机正好给了伦敦省钱办奥运又不丢面子的机会。伦敦奥组委则在一项声明说:“很显然,在目前的经济气候下,比修建临时场馆更谨慎的措施是,研究一个场馆承担多项赛事的可能性。”
(据新华社伦敦1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