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紫禁城中“最豪华”宫殿的倦勤斋保护性装修工程,11月10日在北京故宫全面竣工。倦勤斋是清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使用而预建的,建于18世纪,汇聚了当时最重要、最精美的室内装饰。故宫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于2003年正式启动倦勤斋保护项目,共投入资金约三百万美元。中新社发故宫供稿 摄
曾被誉为紫禁城中“最豪华”宫殿的倦勤斋保护性装修工程,11月10日在北京故宫全面竣工。倦勤斋是清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使用而预建的,建于18世纪,汇聚了当时最重要、最精美的室内装饰。故宫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于2003年正式启动倦勤斋保护项目,共投入资金约三百万美元。中新社发故宫供稿 摄
屋内小戏台古色古香;北窗外喜鹊盘旋在宫殿上空,牡丹透过斑竹栅栏吐露芬芳;屋顶上藤萝缠绕,紫色花朵摇摇欲坠;西窗外西山依稀可见;东窗外一派现实萧瑟冬景……昨天,故宫倦勤斋百年内首次向世人展现了这一季节交错的“奇观”。
明年,这座拥有18世纪最精美室内装饰的宫殿将“限流”开放。
1924年后从未开放 故宫珍妃井旁有座“神秘园”。自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迁出故宫后,这座当年乾隆为自己退休精心建造的乾隆花园从未对外开放,因此坐落于此的倦勤斋,虽号称紫禁城内最豪华的宫殿,但一直默默无闻。“2001年故宫首次引进"外援",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联手修缮倦勤斋,全部200余万美元修缮资金和100万美元各国文物专家聘请费全部由基金会提供,而故宫主要负责提供人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说。
老工艺与高科技并用 苏州老技师巧手再现“御用双面绣”,保留80%百年窗扇……老传统加老工艺,修缮过程确保原汁原味。参与修缮的外籍专家白铃安博士举例说,“由于年久风化,倦勤斋内许多精美的装饰,包括竹丝镶嵌、白玉雕、双面绣等都残损脆化了,5年前刚进入宫殿"客厅"时,我们在地上捡到了3万余件散落的"零件",如今都已按照原样对接回去。”
作为故宫内装修“样板间”,倦勤斋修缮过程中应用了不少高科技。“因为天顶和四面墙壁都贴满一体壁画,因此倦勤斋能够永葆春景。”故宫原科技部主任曹静楼介绍,将通景画贴上顶棚前要先经历三层打底纸、苎麻等十余层“底妆”,而自乾隆年间通景画贴上后经过数次修缮,经过化验如今仅作画纸就有约9层。按历史记载清晚期应使用普通白纸作画,而经过科学“火眼金睛”鉴定发现通景画最初采取的是纯桑皮纸,因此故宫特意恢复了营造之初的做法。
除了清晰看清历史“原貌”,还为200多岁的宫殿安装了特制空调,传统窗棂内加装了磁控百叶窗。“冬季干燥很可能会造成通景画干裂。为此特制空调除了保证建筑内空气交换,还可以确保冬季室内温度控制在5摄氏度到10摄氏度。双层窗则主要用于防尘密封。”晋宏逵说。
150年内无需再大修 通景画是倦勤斋的最大特色,修缮经费中近一半都用于修复这幅面积达176平方米的巨幅“壁画”。“与西方颜料不同,在显微镜下观察中国画呈现小颗粒。”曹静楼说,当时画匠把矿物质研磨后上色,因此色泽光鲜百年不掉,此次修缮过程需要将通景画分成近30张小画一一揭下,用面团、吸尘器等清洁后,还需细致修复回贴,为了保证这一过程不掉色,工作人员为每种颜色调配了“胶水”,使其牢牢粘贴在纸上。
“经过修缮可以保证倦勤斋150年不再大修。”曹静楼介绍,2009年,倦勤斋将以内部观摩的方式提供有限参观。
(记者刘冕)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