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务院近日重拳出击,研究部署了十项大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被明确提出,2年4万亿元的投资总额力度空前。对此,专家表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已转向全面扩张,“防通胀”已彻底让位于“保增长”。
扩大投资成为主要手段 从这次国务院出台的诸多政策可以看出,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保增长将主要靠内需。但在当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投资将成为“先遣部队”。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由于收入难以明显增长,消费习惯也难以迅速改变,消费只能充当增长的稳定器,而要保增长还得主要通过加大投资来实现。这从国务院10项措施中有9条都和扩大投资有关可看出。在具体政策方面,增支、减税、扩张信贷又成为扩大投资的三个主要手段。
他预计,受益于政策扶持的投资品行业基本面将有所改善,其中受益最大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建筑开发等建筑建材行业;二是铁路设备、电网设备等基础设施配套行业;三是装备设备等受益于增值税转型的行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扩大内需的压力比1997年金融危机还要大,但也要看到我国现在已有了更为强大的国力来应对。他认为,扩大内需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政策主线,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应尽快启动相关实质性措施,比如调整货币收入分配结构,让老百姓“多得一点”,通过减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廉租房、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等多种手段来带动消费,从而扩大内需。
刺激经济短期效果可期 国家此次大力度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能否短期见效?对此,分析人士给出了肯定答案。
李慧勇就认为,在需求下滑、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可以缓解产能过剩局面,稳定经济增长。尽管政府支出不能代替市场需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周期下行的趋势,但从1998年成功的经验看出,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对于刺激投资和刺激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都非常明显。
他分析道:按照国务院会议的部署,4季度财政投资将增加1200亿,推动4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提高3个百分点。考虑到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投资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将推动4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这其中,扣除房地产和其它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预计4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仍有可能保持在26%以上,GDP增长率有望维持在9%以上。由于国家将继续加大投资来保增长,因此明年经济增长率有望保持在8%左右。
货币政策应注意结构调整 此次政策基调转向全面扩张,货币政策是我国十多年来首度使用“宽松”说法,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也被全部取消,这个力度堪称空前。不过,经济学家提醒,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应侧重于结构性调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货币政策的宽松不能是“全面放松”,有一些领域如房地产,目前还不能大规模放松资金流入,否则只会使此前的房地产调控无功而返。
巴曙松则表示,放开银行信贷规模管制未必能在短期内使银行增加太多信贷投放,这是鉴于对未来风险的把握所作出的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反而要密切防止银行出现“堆大户”现象,即把大笔信贷集中到少数大型企业上。“堆大户风险更大,分散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巴曙松认为,当前的问题是整个社会融资太过依赖银行,应尽快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如大企业多通过发债、上市等渠道融资,而中小企业则应发展中小企业债市场,此外创业板市场和柜台市场也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从长远考虑,银行应将中小企业融资放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来。”(刘薇)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