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1日讯 陈水扁今天上午接受特侦组第五度约谈,在进入特侦组之前,陈水扁发表谈话,他预告他一定被收押,他将进入“台湾的巴士底狱”。究竟真正的“巴士底狱”在哪里?有何政治意义?
据台湾媒体报道,巴士底狱(Bastille)位于法国巴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羁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攻占巴士底狱”这个动作,象征着推翻封建制度。
陈水扁的谈话是否在暗示人民也要揭竿起义,也令人产生联想。
巴士底狱早在12世纪即建造,高达30公尺,共有7个塔楼,上面架设大炮,里头更有军火库,原是用来防御百年战争时代英军的进攻的一个军事要塞。随着时代演进,巴士底要塞失去抗外敌的功能,在18世纪末叶,成了专门羁押政治犯的监狱,有如法国君王专制独裁的象征。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事件,被19世纪的历史学家描绘成人民反威权专制的重要事迹,90年后的1879年,法国政府更将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
时至今日,巴士底狱的历史定位又有另一解释,有法国史学家认为,法国革命前的巴士底监狱是全法国最好的监狱,并非专制独裁象征,更提出证据指出,1789年7月14日那天,巴士底狱里只关了7个人,大部分是具有贵族血统的精神病患,也就是说,在巴黎如此大的都市,“头号监狱”只有7个囚犯,在“数量”上应该称不上是反抗暴政的力证。
无论如何,“攻占巴士底狱”仍有革命的“象征”意义,在陈水扁说了他即将进入“台湾的巴士底狱”之后,蓝营方面则立刻讥讽,指出巴士底狱象征羁押的是“政治犯”,陈水扁的贪渎形象,怎有资格如此自许呢?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