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档案
崔丽萍,沈阳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总结出“肝病实证居多”、“阳黄重清利,阴黄应温化,瘀黄要凉血化瘀”、“谷丙转氨酶升高,常因湿热之邪”、“治疗重症肝炎,应重视解毒化瘀”、“治疗肝硬化腹水应攻补兼施”、“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机多为气盛火旺”等多种中医诊断理论。研制和采用的中药离子导入、穴位贴敷、中药结肠途径治疗肝病,临床疗效显著。
参与完成的“疏肝酶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项目获沈阳市科技进步奖,并获沈阳市先进中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肝硬化的前奏曲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奏,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肝病。但如果对肝纤维化放松警惕,就会很快发展为肝硬化。像一些患有肝炎、酒精肝、药物与毒物肝病、血吸虫病、代谢和遗传病、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患者,最容易患上肝纤维化。崔主任提醒患者,如果发现自己肝脏已经纤维化,一定要趁早治疗,如果发展为肝硬化了,就没法治愈了。
肝纤维化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由肝脏原发病引起的,因此对原发病的治疗最为重要。如乙、丙肝及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抗血吸虫治疗,戒酒方法等。从中医上讲,肝纤维化发病多因湿热痰毒郁瘀虚,作用于肝经,其中瘀血阻滞肝脉是肝纤维化的共同病理基础。从辩证的角度看,兼有脾气虚损、肝肾阴虚、气机郁滞、痰浊凝滞、热毒内蕴等。根据以上病理特点,中医一般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行气活血、活血化痰及解毒活血等治法。
六种方法可治疗
崔丽萍主任说,根据肝纤维化患者的不同特点,一般采取六种基本方法进行治疗。
活血化瘀法: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受邪必将导致血运异常,血滞经脉,成为瘀血容易形成的生理基础。在慢性肝病的演变过程中,多种致病因素如湿热邪毒、酒精等导致肝纤维化,瘀血为致病的原因,故宜活血化瘀。
益气活血法: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旺有助于鼓动血液运行,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纤维化。
滋阴活血法:根据中医肝肾同源理论,肝病日久损及肾脏。因肝纤维化以湿热多见,热毒易损伤阴液,患者也多见肾阴亏损。因此,在治疗上除了健脾燥湿、化瘀通络外,滋补肝肾之阴也很重要。
行气活血法:肝主疏泄,肝气郁滞可致血瘀,血瘀引起气滞,因此行气活血法为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治法。
解毒活血法:湿热毒邪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纤维化患者常兼有湿热毒邪未尽,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常配以清热解毒之法。
化痰活血法:中医认为,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为毒邪内侵,肝络阻滞、毒滞经络,日久化热,灼津成痰,加之毒邪留恋,蕴于脾胃,水湿不化,而致痰瘀互结,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因此,化痰活血也是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滴酒不沾最重要
患上肝纤维化,不仅要及时正确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养。崔丽萍主任说,在饮食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滴酒不沾。只要有肝方面的疾病,无论是肝纤维化、肝炎、脂肪肝,还是肝硬化、肝癌,就必须远离酒。酒精主要靠肝脏代谢,喝酒容易使肝功能更加恶化。肝病患者应该少吃油腻、油炸、
腌制品、发霉的食物及含有人工色素、人工添加剂的食物,如香肠、腊肉等最好少吃为妙。一些容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深海鱼类、低脂牛奶、蛋白、豆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最好能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以减轻肝胆的负荷。
对于肝病患者,治疗应从整体出发,从生活调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尤其应注重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肝气疏泄。同时,肝病患者应该适当参加文化体育活动,以调节情志;长期坚持合理生活方式,有利于气血条畅,从根本上改变肝病肝郁血瘀的病理状态。
读报常识何谓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散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归属于中医胁痛、鼓胀、积聚等范畴。可以说,肝纤维化就是肝硬化的前奏。目前,国外在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上仍然处于基础研究方面,而中医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已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报记者尚志文胡晓震摄影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