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民众聚集在街头举行抗议活动,呼吁银行公开更多金融危机信息,并要求政府辞职。当天的抗议活动有三至四千人参加,这也是当地民众连续第四个周六在雷克雅未克举行抗议,每周参与的人数都在增加。新华社/法新
个人可以破产,破产后要么一蹶不振,要么从头再来;企业可以破产,破产后要么绝迹于江湖,要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肆虐下,出现了一个国家濒临破产的传说。冰雪皑皑中,渔夫悠然撒网的景象是否依然,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
幸福 购物的“天堂” 雷克雅未克,冰岛首都,冰岛语意为“冒烟的城市”。不过,实际上,丰富的地热资源让它享有“无烟城市”的美誉,并被各国游客评选为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最清洁的城市。
最近,这里的街道忽然变得熙熙攘攘起来。曾经昂贵的奢侈品突然变得抢手,甚至卖到脱销。这里,似乎一夜之间变成“购物天堂”。
“目前冰岛克朗比两年前贬值将近一半。商品价格虽然有一定上涨,可相对货币贬值来讲,涨幅不是很大。所以算下来,在冰岛消费极为划算,很多货品甚至堪称"全球最低价"。”这不仅是最近到冰岛购物的外国客人的心声,也是冰岛当地人的看法。
这个似乎突然间出现的“购物天堂”背后其实是几乎全线崩溃的冰岛经济:股市一泻千里、三大银行收归国有、经济损失高达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9倍之多。不过这一切似乎未能影响到首都街道上民众购物的“喜滋滋”情绪。
“最早传出金融危机的消息时,我们的确很紧张。”一家旅店的老板如此描述冰岛人的心情,“但或许是媒体报道得太多了,我们变得麻木,反而不再在意了。现在,生活一切如常。而且因为冰岛克朗贬值,我们的旅游业和商业反而更加繁荣了。”
虽然也有人为了金融危机愤怒地走上街头要求总理和央行负责人辞职,大部分人似乎都相信,即便要过一段苦日子,即便国家福利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下调,他们的生活不会出现根本性的、灾难性的变化。正如一名银行职员所说:“金融危机总会过去的。当然我不排除过段时间脱下西装,穿上捕鱼装的可能。”
变幻 让人瞠目 这种乐观情绪有个坚强的后盾——冰岛的高福利政策。这里的人们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医疗费用几乎全包;直到大学,学费全免;每个不满18岁的孩子都能领到政府发放的足够生活所用的补贴;失业后的福利金与上班时所赚工资相差不大;病假、产假期间不仅几乎全额领取工资,即使公司裁员,对这部分人也有“豁免”。在这样一个令人安心的环境里,银行存款占个人资产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冰岛金融业的大跟头还不至于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生活。
曾几何时,冰岛总理哈尔德还在为了冰岛经济童话般的增长速度喜上眉梢:“我认为,我们综合了欧洲和美国的长处:北欧的福利制度加上美国的企业家精神。”然而,世事之变幻常令人瞠目结舌。此次源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几乎吹垮了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岛国。“同胞们,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危险。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漩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这是10月6日哈尔德总理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的警报。
破产 真的,假的? 国家会破产吗?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通俗来讲,破产指的是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目前,GDP不足194亿美元的冰岛负债超过1383亿美元。理论上,冰岛已然破产。但是,专家指出,在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今天,“国家破产”是形容词或是惊叹词,慨叹国家经济处于危急时刻。如此讲来,冰岛的国家破产不会成为现实,因为没有机构有权力接收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面对“国家破产”的危险,冰岛人民轻描淡写,政府却是焦头烂额。据说总统格里姆松甚至急得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虽然冰岛理论上的“国家破产”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事实上,冰岛要走过此次危机必将以透支国家信用与几代冰岛人的幸福指数为代价。
“从没看过这么完整的彩虹,它简直像童话故事所描绘的一样完美无瑕!”这是对冰岛彩虹的赞叹。在树木不多,视野开阔的冰岛,彩虹得以像一座七彩拱桥从地平线的这端跨到另一端。希望冰岛人能够在美丽彩虹的护佑下,早日见到风雨后的灿烂阳光。
链接:
冰岛,这块游离于北欧大陆与格陵兰岛之间的陆地,是名副其实的“冰火之国”:1/8的土地上覆盖着冰川,同时又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
冰岛一度被评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人口仅为30万,国民生产总值近194亿美元,人均GDP位于世界第四,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前;世界上第二长寿的国家,2005年人均寿命达到了81.15岁;高待遇、高福利,贫富差异不大,犯罪率几乎为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冰岛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传统渔业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2000年,在政府推动下,银行业掀起了一轮快速私有化运动。2001至2007年,银行业资产在6年里增长了数十倍,冰岛的银行向海外发放了大量的贷款。在此期间,冰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4%,2006年达7%。
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给冰岛金融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冰岛政府接收三大银行,扛下巨额债务。目前,冰岛政府正积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机构申请救援。(记者张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