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此次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有三条:一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下称“初中工程”);二是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乡镇综合文化馆建设。
所谓“初中工程”启动于2007年,原计划2010 年完成,中央财政投入共计100亿元,主要用于解决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宿舍、食堂等落后、短缺问题。
据发改委和教育部2006年对中西部22个省区2276个县4.5万所初中学校的调研,按《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核算,学生宿舍和食堂短缺约7300万平方米,80%的农村学校食堂和宿舍不能满足寄宿要求。
按原定计划,2007年中央投资已安排10亿元,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工程进展相当缓慢。据发改委有关文件,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还有42%的2007年、2008年“初中工程”批复项目仍未开工。此次中央新增投资后,或可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规模,进度有望加快。
对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按照2006年9月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央政府将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47.73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69.11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公立卫生院。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显示,在中西部,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破旧,乡(镇)卫生院危房率为33.6%,加上短缺面积和需要改造的业务用房,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同时,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基本医疗设备。
这说明,要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上述200多亿元的投资远远不够。在中央加大政府投资规模后,农村卫生服务设施成为重要的方面。但《财经》记者从卫生部获悉,目前到底增加多少投入,尚有待相关部门协调细化。
至于乡镇综合文化馆建设,其实2007年《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早已确定建设目标。目前全国共有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列入上述规划,中央财政支出39.48亿元,资助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
但据财政部教科文司文化处官员介绍,该项目主要由文化部和发改委负责。截至目前,中央投资额尚不足10亿元,不足计划的四分之一。目前距离2010年只有两年时间,即使没有此次中央扩大投资政策,建设进度也必须“加快”。而2008年中央财政实际上已追加投资8亿元,至于未来将增加多少投资,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
增加各项农业补贴
“增加种粮农民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在一个月前实际上就已确定。2008年中央财政各项农业补贴总额就超过1000亿元。按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2009年此类补贴将大幅提高,甚或达到2000亿元。此前中央已确定,要把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10%以上,预计与粮食收购、仓储相关的财政补贴也会相应增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晓黎认为,上述十项措施,相关的投资更多是临时增加,目前还没有进入修改原政府投资计划的阶段。但从现有的政策措施看,重点还是增加新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以民生为主的农村投资固然会有所增加,但中央投资的重点还是在非农领域。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