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项利好的带动,大陆股市和期市全线飘红,上证综指大涨7.27%,市场人气开始重聚。图为11月10日,股民在重庆一家证券营业部关注股市行情。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讯 美国《侨报》11月11日载文《金融风暴中,中国经济将走出独立行情》,摘要如下:
中国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终于出笼了。北京选择一个大家正在度假的星期天(11月9日)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工程和减轻企业税负在内的刺激经济十项方案。
专家估算,4万亿投资相当去年大陆全社会投资总额的近三成,可拉动GDP约2个百分点的增长。
而先后在昨天和今天公布的大陆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居民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指数显示,这两项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均较此前外界预期的要好,CPI更是继9月回落到5%以下后,10月份只有4%,连续两月实现温家宝在今年3月的政府施政报告中提出的物价涨幅控制在4.8%以下的水平。正是受上述多项利好的带动,大陆股市和期市昨日全线飘红,上证综指大涨7.27%,市场人气开始重聚。
从今年9月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幷蔓延全球的两个月中,外界一方面亟盼外汇储备总量排名全球第一的中国,能尽快出手帮助包括美国在内的陷入风暴中国家渡困。不少海外舆论认为只有中国才能成为当今世界的“救世主”,幷因中国“行动迟缓”而施压北京。
而在另一方面,人们更担忧中国经济可能会受金融风暴打击而出现“增长拐点”,尤其是当东南沿海不少出口型企业出现倒闭,失业人数增多,股市期市“跌跌不休”时,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也一度弥漫市场。一些投资者当初甚至没能读懂,在风声鹤唳的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何撇开“如何应对金融风暴”这一全球热点议题而将政策目标对准“农村改革”。
事实上,对于北京来说,改革开放30年虽让中国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不少社会财富,但人口、资源和社会文化等国情状况的独特性依然令中国在解决自身经济问题时可以也完全能够采用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方式。
中国是次出手“救市”方式或许根本没有暗合西方社会的预期——不是拿外储去购买外国资产,而是投入财力拉动国内需求,涉及到诸如西北一个小城市的机场,东北某一大城市的棚户区和西南震后重建的医疗设施等这些细致和具体项目。对此,恐怕外界一时还不能了然,甚至中国或许还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压力。
但能将中国经济变革和增长中不断增加负荷的“劣势国情”转化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消化国际经济不利因素的优势能量和空间。这便是中国的最大成功。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言:“保持强有力的、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不出现大的起落这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早在1998年,面对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沉着应对,最后成功化解危机,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人便闯出一条“以内制外”危机应对之路,尽管今天的中国经济形态,以及国际环境和金融危机的复杂程度与10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语,但中国众多的人口、齐全的经济门类和足够纵深的市场等这些基本要素幷没有改变。
当然,“以内制外”幷不是说中国不参与危机救援的国际合作(胡锦涛即将来美参加G20会议,中国将有何举措将引人注目。),而是说中国经济自救的过程,也是最大限度帮助他人的过程。而且,与西方国家救援活动多集中在虚拟经济领域不同,中国刺激经济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领域,这将直接促进国力的提升、民生的改善。
因此,尽管现在断言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能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伤害尚为时过早,不过,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经济极可能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立行情。这段行情将让世界分享到其稳定发展的成果。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