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号牌”在小别6年后,从今年国庆以后重出江湖已有一个多月。与先前特别看好此利好消息不同的是,“个性化车牌”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消费者购车的热望也没有得到强有力的刺激,近期的车市依然萎靡。
事实说明,毕竟买一辆车需花费几万到几十万元,没有消费者会“冲动”到因为要注册一个车牌号而新增购车计划,片面夸大个性化车牌的影响力只是一厢情愿。
进而观之,“个性化车牌”重出江湖从深层次折射出来的问题更值得思考:
毋庸置疑,相对以往数十年所实行的按序发放和电脑选号等车牌发放方式,这次改革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除了号码容量的增加和管理的优化之外,作为普通百姓,更多感受到的是生活方式的日益个性化以及社会对平民意识的日趋认同。
我们这个社会在以往的许多年里,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差异性问题几乎一直处于被忽略和漠视的状态。体现到消费领域,想体现出个性来是件很难的事情。近十几年来,人们的日常消费虽然已经个性化,但在像车牌号这样涉及到公共管理问题的方面却基本没有多大变化。虽然也出现了“吉祥车牌号”“吉祥电话号码”等,但最终却演变成有权有钱有关系者显示身份地位的手段,与平头百姓基本无缘。而如今,这种垄断被打破。新牌号制度所体现的主流是个性与平等,从这一点上讲,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或许还要远远超出它的实际意义。
回忆6年前的2002年,当个性化车牌在北京、天津、杭州和深圳4个城市进行试点时,各种标新立异的车牌应运而生,诸如“USA-911”、“SEX-001”等,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争议,以至于试点实施没多久,公安部门便以技术原因为由叫停。此次会否重蹈覆辙呢?
这涉及到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对管理部门而言,在新规定出台实施之前,应该充分预见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严密的可行性论证。2002年的个性化车牌试点失败,显然就缺少预见性,缺少严密的可行性论证,而法规规章的朝令夕改,更是行政管理之大忌。
二是对车主而言,此次实施的自选号牌并不等同于2002年的个性化车牌,对字母和数字的具体位置都有指定性要求,已有一定限制,但还是给了大家相当的“自主权”。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中,自由和责任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车牌”重出江湖对大家确是一个考验。(李永钧)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