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爱华 王小鹏)作为北京残奥会的重要遗产,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在京正得到广泛使用。许多残疾人表示,出行和社交较以前更为便利,但在服务的人性化方面仍有改进余地。
在国家大剧院,两名工作人员每天专门在无障碍通道处值班,负责把轮椅推到演出大厅门口。
他们介绍说,残奥会时的高峰虽已过去,如今最多时一天仍有20多人使用无障碍通道,观众的反馈也很好,都说“很安全,也很方便”。在国家大剧院周围,也有多处明显标志标明了无障碍通道的方位。
刚从美国回来的杨晓莘女士正搀扶着因腿部疾患行走不便的姐姐参观天安门广场。她说,这次回国,发现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确很重视,有很多为残疾人提供的便利设施,但是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发现这些设施的标志不清楚,经常要“找老半天才找到”。
北京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刘女士说,车站配备了专门的服务人员,残疾人士应在到达后尽快联系他们,服务人员会提供全面的引导。各大地铁站也都配有工作人员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士提供帮助。
残疾人士还可以选择出租车出行。北京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的副主任腾方说,奥运前投入使用的70辆无障碍出租车现仍在提供服务,目前平均每天有几十人打电话预约,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
“2008北京残奥会为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顽强不息的体育精神,更唤醒了无数民众、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意识。”北京市残联的一位官员说。
残奥会举办前夕,北京市对300多个公交站台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全市有2800多辆无障碍大巴,各地铁站共增加了107部帮助残疾人士上下楼的升降梯。
在全市铺设的盲道覆盖了880条街道。绝大多数行人表示知道盲道的用途。“平时有些路段比较窄,我也会走在盲道上,但是碰到盲人一定会让道儿的,”一名姓赵的女大学生说。
王先生在两年前的一次爆炸事故中双目失明,外出时一直由妻子杨女士陪伴,杨女士说,他们出行从未遇到过麻烦,路上行人会主动让路,公交车上总是有人让座。
残奥会的举办为北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山东省滨州市残联理事长石祯祥说,现在北京、青岛等奥运举办城市的助残氛围比较好,但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盲道被非法占用、无障碍设施不能使用等,如果能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的好经验固定下来,形成机制,相信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会更好。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