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濮阳杂技网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杂技艺术工作志的共同努力下,将杂技这门中国古老、独特、传统的艺术给以发扬光大,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引为骄傲,全世界所喜爱的一门艺术,一门可以自豪地矗立在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苑。
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杂技艺术,提高其精湛高超的传统文化,令其在今日现代化的改革大潮之中,发挥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作用,特浅淡自已的对杂技艺术发展的一些意法:
一、 正确认识杂技的本质、特性、促进杂技艺术正常健康的发展。杂技艺术展示意识形态范畴,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不能不受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打上时代的,社会的、阶级的络印。所以,建国以来,杂技艺术进行了“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成为弘扬民族优秀艺术的传统又有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杂技艺术。但是,杂技表现的社会意识形态有自已的特点,它不用于其他各门艺术,一般不具备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矛盾的条件。为此,不能过分地强调它的政治性,强求它直接具体地表现政治内容。杂技作为一种由劳动人民创造,并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潜在体能的艺术,与社会主义重视劳动者,重视人的价值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一点上说,它和社会主义思想有一种天生的血缘关系。
艺术门类千差万别,各有自已的个性。因此,在要求一种艺术形式发挥什么作用的时候,必须做具体分析,何况杂技艺术又是一种个性很强,很特殊的艺术品种。杂技演员以人对于物的高度驾驶能力,将那种常人所不能的,特殊的,但都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可能做到的技巧动作表演出来,从而揭示出人体中潜藏的那种特有的力量和功能,表现人的乐观、勇敢、健康、智慧的精神面貌。一般地说,这种表现间接的,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是含而不露和似无而实有的。通过演出,给人的娱乐,鼓舞和起迪,使人振奋向上,让观众自已去思索,去体验。这就是杂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人们把对戏剧的一般要求强加给了杂技、殊不知二者虽同属表演艺术范畴,而实际相差甚远。戏剧的本质是“戏”,是故事,是情节的组合;杂技的本质是“技”,是技艺,是技巧是组合。戏剧的“技”服务于“戏”。杂技的“艺”服从于“技”。戏剧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杂技展示人的智慧和力量。
在形体动作表演这一点上,杂技与舞蹈有共同点。但舞蹈演员是运用舞蹈塑造某个角色的具体形象,而杂技演员都是在表演自身的能力和驾驶物体的技巧。正是在这一点上,决定了杂技演员在杂技演出中的地位,不是进入某个角色,而是演员本人直接进入表演。戏剧演出的成功,首先有赖于剧本的好坏,导演的水平和角色的塑造,杂技演出的成功,都主要依赖演员在技巧掌握和艺术表现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
二、正确认识杂技技巧与艺术性的关系,塑造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精心构思节目和组织好杂技表演,努力提高杂技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在杂技的艺术问题上,经常有某些偏面的倾向,即重技巧轻艺术,“一招鲜吃遍天”,仿佛技巧就是一切。需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从指导思想上要弄清,构成杂技的主体虽然是高难技巧,但更主要的,仍是一种以技巧作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表演艺术。任何表演艺术,都要塑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都要讲究艺术感染力,否则就不成其为艺术。
杂技和体育有本质的不同,杂技和体育中的体操、技巧都是的表现技巧为特点,但体操和技巧是一种体育活动,是以锻炼身体和竞技比赛为目的。杂技都是一种艺术活动,是以观众表演,给观众艺术享受和思想起迪。一但特技表演变成了目的本身,节目就丧失了艺术性,而没有艺术性的艺术表演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我们要注重改革杂技教学、练功时要注意培养演员的想象力,增设杂技艺术理论和舞蹈、音乐、表演课,努力提高演员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同时,要加强编导力量,精心构思节目。许多杂技节目没有个性,表演方程式陈旧。要用不同形式对传统进行艺术加工的大胆尝试,注重从艺术上,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多方面去创作,提高杂技节目的意境。依仗民族风格和高难技巧的优势,通过新颖的艺术构思想围绕一定的主题,就能够使演出节目产生轰动放位,相反,随意拉起的一些杂技节目进行堆砌,无主题,无艺术构思,尽管把杂技节目串起来,但由于失去上述的主题演出的效果是令人乏味的。这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三、适应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弘扬民族优秀杂技节目的同时,向多品种的杂技艺术方面发展。
在当前文化市场上,对杂技表演需求呈下降趋势。节目的品种不丰富,单一枯燥,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杂技场内的气氛、严肃紧张有余,活跃轻松,幽默风趣不足,长此以往,杂技场内将不再有美声,可能会失去观众。因此,我们在研究杂技发展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观众的喜爱和需求,不能不研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杂技走上舞台不是偶然的,它和民族传统有关。中国的传统节目,多是中、小型地面杂技节目适于舞台上表演。但是,艺术欣赏如同人的欣赏,不能老是吃那几道菜。相比之下,高空杂技、马术驯兽节目,丑角节目和魔术节就太弱了。此外,杂技作为一种形体动作的造型艺术,它是主体的,它可以让四面观众从不用角度去欣赏。有时,它不仅仅供观众欣赏,还带有和观众共娱乐的性质。一些观众、常常被请进表演区一起表演,这些舞台杂技和广场式的杂技表演形式都是需要有机的配合起来的。又如,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马戏场的设施会有所改善,马戏演出的条件也会不断完善,我们就应当努力增加高空杂技、马术、驯兽和丑角节目的比重,并不发展多品种的杂技艺术项目过程中,力求做到吸收马戏的长处,融入中国优秀民族杂技传统之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更有特色的节目。
四、全面认识和对待杂技演员和杂技观众少年化问题,多方面关心成熟的杂技艺术演员。
目前,杂技演员少年化,低龄化的趋势是很明显的。当今国际杂技赛场的一半是少儿杂技比赛,中国出国参赛和历届全国杂技比赛,参赛演员的年龄也在逐步下降,十岁以下的演员在国际比赛中得金牌的,已有好几位。参加全国杂技比赛年龄最小的演员只有5岁。当舞台上都是小孩在表演时,有舞台演出经验,表演艺术上有深度,有分量的成熟演员就少了。一批又一批少年演员出来了,许多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获得金牌的中青年切成了昙花一现的人物,过早地从舞台上消失了。久而久之,观众们走进剧场,似乎已忘切了艺术欣赏,而只是猎奇,看一个新鲜热闹。所以,这类演出会出现一种悟现象,台上是儿童,台下观众亦是儿童多,这是值得注意的。
新人孕出是一种合理可喜的现象,为儿童服务,更是义不容辞。但杂技艺术也需要有成熟的演员,有成功的艺术家,并使人们觉到对他(她)的欣赏价值。我们的杂技艺术界要保护那些已攀上技巧高峰,艺术上已有成就,并仍在勤奋前进的青年人、中年人,在政治上、业务上多关心他们,让他(她)们成各成家,让他们(她)们站住,成为杂技艺术界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对于小年演员的培养,也应说作研究和探索,在招收学员和上台演出的年龄上,要考虑一定的限制,在练功方法上要讲科学,不要拨苗助长,急于求成,让小孩去干大人承担的工作,无论从什么角度讲,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
五、深化杂技团体体制改革,搞好杂技团的自身建设。
国家组织的剧团体制,保证了杂技演员在生活稳定和具备一定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去从事艺术活动,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不难看出,得到国家经济支持是杂技艺术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国家的杂技艺术事业尤其如此。不过,以什么样的形式,如何给以资助更为有善,是值得研究的。例如,是否要全部包下来,统统由国家来办?是否可以按一个团的经济水平、服务效益和艺术成绩拨款?否则花了很多钱,养了很多人,有些曾经常年很少演出,这样对艺术发展并不有利。
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一度很有气势。目前,实行和承包责任制、自负盈亏等各种形式的团涌现不少。近几年来,这方面的工作又出现了难以继续下去的局面。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即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请求社会效益,并且不能不受到国家体制改革总体进程的制约。杂技团体体制改革如何深化,如何引进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进一步消除“大锅饭”“平均主义”等弊端,还需要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多方面的探索。如现在还有一个摆正杂技团体搞好自身建设和出访参赛与有偿演出两者的问题。出国进行有偿演出和出访参赛应该说是好事,但必须要借此加强杂技团建设,繁荣杂技艺术,努力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相反,如果一切围绕“出国”转,使杂技艺术与国内观众联系减弱,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这就必须注意了。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离不开观众,观众的喜爱和支持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作为最具有群众性的杂技艺术,更应充足本土,扎根于中国的广大群众之中,有了这一可靠基础,杂技艺术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