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11-13 03:59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上世纪90年代,我省曾掀起“内学山焦、外学邯钢”的管理热潮;十几年过去了,今日山焦更令人振奋——由“焦”到“化”成功转型,“焦”“化”的产值比例由8∶2变为6∶4,市场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山焦必须实现科学发展,为国家、为山西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做出贡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山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潘得国说。
短短几天采访,我们感到:正是这样的责任感,打破了山焦的昔日封闭,改写着山焦的今日风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跨越、创新、转型的热潮正急切地叩动山焦发展的脉搏。
守与攻的抉择:“产焦不靠焦”,转型煤化工求发展 山焦是独立焦化企业龙头。“山焦就是个造焦炭的”,外地人如此评价。
山焦是焦化行业的榜样,全国第一座独立焦化企业、焦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山焦曾经自我陶醉。
“我们生产焦炭,但不能依赖焦炭。”2003年5月份,新上任的山焦董事长、党委书记潘得国在全体中层干部大会上大声疾呼。是继续守好焦炭主业,还是产业转型、另谋发展——山焦人思索着。
焦炉产焦后,焦炉煤气成了下游产品和产业链的纽带,焦化企业可以借助焦炉煤气发展后续煤化工产业。山焦有着煤气回收利用的经验,有信心、更有能力在煤化工领域大展身手。
主意拿定,山焦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依焦配化、焦化并举、延伸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开始了一次由“焦”到“化”的精彩“变脸”。2004年-2007年,山焦累计投资18.5亿元建成了三大项目,一举创造了令业内惊叹的新山焦速度——全国单套加工能力最大的3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项目产出的19种21个品级的煤化工产品已畅销全国;150万吨/年焦炉扩建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使山焦焦炭产能增至300万吨级,跻身全省三大焦化基地;今年8月份,借力20万吨/年甲醇项目正式投产,山焦涉足清洁能源领域。
4年来,山焦销售收入增长了2倍,产品种类翻了一番,更为重要的是,依托煤化工战略,山焦“焦”“化”的产值比例由8∶2变为6∶4,市场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
“攻”与“守”的抉择,就这样打破了山焦多年“一亩三分田”的桎梏,用一个气势恢宏的产业转型,打造了煤化工产业新的增长极。
仔细分析,山焦的“煤化工战略”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迅速上马煤化工项目,使山焦避免了焦炭行业的恶性竞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却没有重复建设,经济发展方式更为科学,企业发展更符合差异化竞争的市场规律。
加与减的艺术:“奉献社会却不包办社会”,瘦身增效促发展 始建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山焦与许多国有企业一样,一度成为一个“微型社会”——中小学校、技校、职工医院、宾馆、绿化队等辅业,往往能够“旱涝保收”,但这却成了山焦主业快速做大做强的包袱。
如何实行主辅分离,减轻企业负担?山焦采取了一系列“强身健体”的举措——依法撤销了上海、北京、海南等驻外办事机构;对虹铄公司、恒达洗煤公司进行了破产和资产处置;停办山焦技校,注销综合服务公司;2006年,在全省率先把子弟中学、小学移交地方;2007年实行统一的社区物业管理等等,大大减除了企业发展的桎梏。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2006年,山焦推行专业化分工、契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构建了生产系统、质量检验系统和生产保障系统三条线市场化运作格局。企业不断革故鼎新,不仅减掉了包袱,同时提升了效率和效益,增加了活力。德力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拆分成立仅一年,对外签订合同金额便达到了1800余万元,并与西门子、戴尔、罗克韦尔等跨国巨头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甚至将触角延伸到了国外。生产保障系统的几家子分公司组成“联合部队”集体作战,四面出击市场——承揽规划项目、“交钥匙”工程等等。
就这样,生产系统用一个漂亮的“减法”,收获了一个个“加法”的奇效——生产系统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经济运行,而且各部门的职能效应凸显,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大增,经济效益日益攀升。
“得”与“失”的比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循环经济谋发展 今年10月7日,山焦集团自主关停了运行近30年的4.3米焦炉。虽然这座焦炉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产生效益。但山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省“蓝天碧水”工程建设,决策层毅然决定自主关停。山焦副董事长、总经理卫正义说:“企业必须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探求内涵式发展模式,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05年11月,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内的消息不胫而走——山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2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焦化行业独此一家。
着眼资源长期紧缺的市场形势,山焦下大力气降低能耗水平——通过水循环利用改造项目,山焦新鲜水消耗下降350吨/小时;推广绿色照明项目,每小时节电7000千瓦时……5年来,山焦先后投资1.4亿元,进行70项技术改造、57项技术攻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十一五”初的11.4吨标准煤下降为9.82吨,下降了13.9%,年创效3000多万元。
敢于用真金白银换取“蓝天碧水”——以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为切入点,山焦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污染治理项目75项,形成了年处理废水175万吨、废气21亿立方米、固体废弃物3万吨和综合利用生产10余种产品的污染防治能力。目前,山焦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08%,废气排放达标率为98.88%,废固综合利用率为87.28%,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山焦严格遵守环保相关规定,在建和已投产的项目中,环保设施投入占到总投资的8.33%,属国际一流水平。
以往焦炭企业传统的“黑、大、粗”形象正在山焦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黑”的进去,“白”的出来(尿素、工业萘、硫磺、硫酸铵)。
实现转型跨越,打造千万吨级焦化集团 2006年,我省提出要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山焦调研时均希望山焦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争当煤化工行业的旗帜、榜样。对此,山焦感到了责任与压力,也收获了巨大的动力。
2008年,山焦进入自己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山西焦煤集团在“32255”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山焦为龙头,整合重组周边的焦化资源,打造千万吨焦化集团”。
按照这一规划,到2010年项目全部投产后,山焦年收入将由现在的50亿元增加到400亿元。化工产品种类将由30余种增至60余种,化工产品将占据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而山焦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之一。
在已经出台的山焦“十二五”规划中,山焦提出:要建成13个精细煤化工项目,到2015年左右,成为销售收入达千亿级的特大型煤化工企业。
瞄准这个目标,山焦已蓄势待发。
本报记者 杨木林 张临山 本报通讯员 孔祥华 艾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