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13日讯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2日发表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陈有为撰写的文章指出,陈云林终于完成访台任务,两岸两会终于签订了涵盖范围超过“三通”的各项协议,说明“邪不压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历史不在捣乱者的一边,而在两岸人民一边。李白千古不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恰好说明两岸改善关系的大势吗?
两岸两会在台北的协商就直航、海运、邮政合作与食品安全问题达成四项重要协定,为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构筑了重要平台。从今而后,两岸之间将会出现航班穿梭,舟楫横渡,鸿雁常飞,你来我往,物畅其流的局面,使长期议而难行的“三通”得以逐步实现。
陈云林此行是一次架桥之旅,和平之旅,也是一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胆之旅。在整个访台过程中,陈云林所表现的温情与亲切态度、大度与自信的风范十分引人注目。无论与台湾上层人士交往互动,与公众进行接触或面对暴民围攻,他始终胸有成竹,气定神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专注于推进两岸协商交流。他人到、心到、礼到,赢得了尊敬与赞赏,圆满地完成了重要使命。
也许台湾有人对陈云林此行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两会协商只谈经济不问政治的结果感到失望。因为举世瞩目的“马陈会”只有五分钟。不但那一声“总统”称呼未能实现,从电视上甚至看不到听不见陈云林发表公开谈话的声音。这种见而不会,会而不谈的妙招,正是陈云林令人跌破眼镜的神来之笔,表现出两岸双方随机应变的智慧能力。
由于历史恩怨、偏见与认知差别,两岸之间在政治上至今仍然存在很大隔阂与分歧。虽然马英九提出了“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为民兴利,两岸和平”十六字令,但“互不否认”与“互不承认”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叫一声“马总统”的目的,无非是想要陈云林为访台花钱买张门票,借此表明“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但在这个问题上,北京从来也没有表示过可以“不否认”的立场,也决不会因为要推进两岸关系而临时作出权宜之计。陈云林既无权力,也无必要示意讨好。为了台湾“主权”而置中国主权于不顾,这不过是岛内无聊文人的空想而已。
大陆与台湾之间固然应当互相尊重,不应有尊卑之分和高低之别,但双方本是同根生,具有砍不断的血脉关系。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是不可改变的。正是因为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双方都希望的事情,北京才本着谨慎务实的态度,采取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步骤,为两岸人民谋求利益。
民进党在陈云林访台期间发生的暴乱场面,不但表明台湾政坛乱象并未因蓝营胜选而有所减退,而且暴露了民进党不思悔过,只求以街头抗争与暴民政治来显示其存在的可悲相。
尽管“四大天王”藏头缩尾不敢亮相,民进党的现任领导与男女“议员”却亲上火线,煽动一帮暴徒闹事,不惜以火爆的全武行来对陈云林与两会协商进行围攻捣乱,但企图用这种手段来阻扰改善两岸关系,纯粹是妄想。民进党主席毫无善心,明明是她操盘闹事,蓄意制造流血事件,却照搬戈培尔谎言,归罪于黑道而与己无关,因此被民众当场斥为“无耻”之徒。
民进党在陈云林访台过程中暴露的面目,只能表明他们标榜民主的虚伪,丧失现实感的无知偏狭心态。陈水扁掌权八年,台湾经济凋敝,社会混乱,国际孤立,越来越边缘化,明里猖狂推行台独,暗里大肆盗窃公私财产。“总统府”成了一个大贼窝,把数不清的赃款偷偷输送海外,建立扁家的庞大金库。
在台湾经济与实力越来越走下坡路的时候,大陆却呈现出国力越来越强盛,经济迅猛增长的景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环球金融风暴之后,中国更加显示出储备充足,实力强大的情况。
在这种形势下,今年上半年还摆出一副傲慢姿态挑中国毛病的欧洲大国首脑,在危机加剧风雨飘摇的下半年内,不得不借出席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到北京来借东风,想从中国手里讨一杯羹。即使本来财大气粗的老美,也企盼着北京伸出援手。
如果说八十年代台湾对大陆还享有一定的经济优势,那么双方的实力对比早已今非昔比。台湾已经远远落在大陆之后,需求大陆的支持合作与帮衬。这正是台湾朝野急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的背景原因。
然而民进党与台南草民对这种形势变化却茫然无知。他们也不想一想,要不是台湾每年从大陆捞到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台湾还能从哪里去找那么多钱来买美国军火;要不是北京为了救助台湾经济而主动进口台南水果蔬菜,他们怎么才能渡过难关。如果连今天究竟是大陆有求于台湾,还是台湾更有求于大陆的基本事实都搞不清楚,他们还有什么资格扬言“爱台湾”?把眼睛盯着大陆市场,又在嘴里骂娘,把大陆当敌人,难道北京当局和大陆老百姓就那么傻,会心甘情愿地把利益白白送给你,然后来让你打嘴巴吗?
民进党如此疯狂地对陈云林访台进行捣乱挑衅,说明两岸和解合作与台湾内部经济政治发展之路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障碍。民进党本性难移,不管在台上或在台下,都是一股破坏性力量,决不能对它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陈云林终于完成访台任务,两岸两会终于签订了涵盖范围超过“三通”的各项协议,说明“邪不压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历史不在捣乱者的一边,而在两岸人民一边。李白千古不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恰好说明两岸改善关系的大势吗?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