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历时5个月的第二炮兵部队曲艺小品比赛在某基地落幕。历经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后进入决赛并获奖的17个节目,以强烈的时代品格、鲜明的火箭兵特色、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让广大官兵在轻松快乐之中,感受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生活、新气象、新成果,憧憬战略导弹部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美好未来。
植根于神秘导弹阵地的士兵艺术,凝聚着广泛厚实的群众基础,第二炮兵所属部队的连队,演唱组、旅团以上的业余文艺演出队,精心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曲艺小品。
进入决赛的17个节目,囊括了小品、快板、情景短剧、二人转、河洛大鼓等艺术形式。情景短剧《羌族婚礼》和小品《一块砖》、《真情守候》等,题材之独特,兵味之浓郁,表现形式之新颖,开掘内容之深刻,令军内外专家和广大官兵为之称赞。90多名业余文艺队员与军内外艺术家,围绕节目创作表演坦诚交流,探索军旅曲艺小品推陈出新的新思路、新途径,描绘出一幅业余文艺创作演出不断发展的美好画卷。
随着广大官兵文化素质的大幅提升,文化艺术日益融入官兵的生活,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引擎”,艺术不再是专业文艺工作者的“专利”,它在基层部队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天地和舞台。相声《学写信》、《找关键词》,反映了信息化时代“80后”和“90后”战士面对军营生活新情况所展现的崭新姿态。此类小品,无疑有着启迪和引导作用。
17个优秀节目,反映的全是基层一线官兵的生活,参与创作表演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官兵,清一色的小节目、小队伍、小制作。而情景快书《发射前夜》,创造出戏剧小品与山东快书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单口相声《我和我的故事》开辟了一个人自我精神突围的新境界,小品《士兵夜话》以新颖的形式,用轻松浪漫的“夜话”,演绎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大戏”,令人拍手叫绝。这些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再一次证明:基层生活是艺术富矿,当代士兵身上有着无穷的艺术潜能,只要善于发掘并提供舞台,就能弹奏出多彩的艺术乐章,成为新时代文化艺术的“富有者”。
新军事变革大潮中的军营生活,日新月异、多姿多彩,部队作战理念、组训模式、武器装备和价值取向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新观念、新内涵、新变化既是滋养军旅艺术的土壤,也是艺术创新的突破口。当代基层官兵生活在其中,他们感受最真、体悟最深,思维最活跃,一旦与其对接与撞击,就能催生新的艺术火花,孕育出体现时代气息和部队特色的精品佳作。
驻守大山深处、戈壁高原的二炮部队各级领导和广大官兵,将文化建设融入部队建设发展进程和立身做人、精武成才之中,进而上升为情感爱好和精神自觉。从获得最高奖的情景小品《羌族婚礼》、相声《我和我的故事》和小品《真情守候》等作品看,堪称士兵“文艺之星”的王铁军、方俊峰、潘炜炎、马宁、李雯等老队员,保持着良好的姿态,在业余文艺创作活动中发挥着骨干作用,而肩扛列兵军衔、崭露头角的新秀田甜、李享、王梓箭和程晨光等,以“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春气息,令人刮目相看。
佳作迭出,新人辈出,缘于部队各级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军营文化良好环境的塑造。有人说,军营文化的大环境,造就了文艺骨干“小群体”,环境氛围点燃激情,士兵艺术薪火相传。可以预言,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基层官兵更加积极主动、富有激情地投入业余文艺创作演出之中,军营文化也将随之步入一个新境界。
(文中图片摄影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