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丽彩瓷——乾隆洋彩》的特展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据有关专家介绍,“洋彩”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绝大部分珍藏于乾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除少数陈设圆明园,后遭入侵者掠夺之外,基本上流失于外者少之又少,坊间难得一见。或许由于“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一旦拍卖市场有洋彩瓷器露面,往往会受到追捧。早在2001年春拍的时候,清乾隆·黄地洋彩吉祥花卉铺首耳大尊(图一)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估价300万至400万港元,成交价就达到了1192.5万港元。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洋彩有两种误解:一种认为洋彩就是珐琅彩,另外一种认为洋彩就是粉彩。对此,有关专家介绍:康熙年间,清宫中造办处设立“珐琅作”专门烧制珐琅器。清宫珐琅彩瓷分两类,一是瓷胎画珐琅,也就是目前拍卖市场上所称的珐琅彩瓷器,另外一种则是瓷胎洋彩。
与珐琅彩瓷器相比,洋彩瓷器是在绘制工艺上以五彩、粉彩和料彩相混合装饰,力求达到西洋装饰风格的一种色彩组合。拍出千万天价的清乾隆黄地洋彩吉祥花卉铺首耳大尊,体形宏大,彩绘技术精湛,内壁施绿釉,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彩绘缠枝宝相花,在18世纪的中国瓷器中可谓别树一帜。一般细致如丝的彩绘纹饰多见于体形较小的器物,故此大尊更显珍贵。
从2001年到2006年,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洋彩的瓷器,这也从一个方面显示出其珍罕程度。直到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清乾隆·矾红地洋彩八吉祥高足莲托供品(八件),才拍出了628万港元。在去年北京翰海的秋拍中,清乾隆·洋彩花卉碗(图二),估价25万至3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92.64万元。这只洋彩花卉碗通体以白地洋彩做饰,绘两飘带相互交错,中心绘四朵莲花。图案简洁,细致。以一种西洋装饰效果来体现此碗的贵族身份,力求达到西洋装饰风格的一种色彩组合。
从目前的拍卖上来看,由于珐琅彩瓷器的价格已高,投资者往往会引起关注,但是洋彩由于露面的几率不大,因此常常会被忽视,特别是一些拍卖行标示的粉彩瓷器,有可能就是洋彩瓷器。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关注的是洋彩装饰常见于乾隆早期的一些由唐应督造的一些御制花瓶和宫碗上,如果在拍卖市场上遇到这个时期的器物,标明是“粉彩”,不妨多一个心眼,对于其颜料和纹饰进行研判,说不定就能捡一个大漏。
(摘自法国《欧洲时报》 作者:杨羽)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