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 题:我国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新华社记者孙玉波
面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对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的现状,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战略决策,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提出,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6个大中城市要力争明年底前实现污水全收集和处理;在“十一五”规划基础上扩大全国县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使全国90%以上县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确保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的同时,加快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以上两项,今年中央追加投资补助资金50亿元,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进行任务分解和计划下达工作。同时,各地要加强供水、供气、供热动态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保障供应质量和运行安全。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市政公用设施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增强,投资规模逐步扩大。2007年底,全国用水普及率93.83%,燃气普及率87.45%,污水处理率62.8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1.8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29%,人均公园绿地8.9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23标台,人均道路面积11.43平方米,比“九五”时期均有大幅度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总额2030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5倍;投资总额占GDP的2.9%,比“九五”时期的1.7%高1.2个百分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公共交通、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市政道路桥梁等各行业投资均大幅增长。
面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支撑能力仍显不足。业内人士谈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约有一千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镇基础设施压力增大,近年来市政公用行业的发展仍难以完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供给能力不足,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水平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满足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的需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距明显,小城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设施整体科技含量不高,影响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目标的实现。
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以深化改革的思路提高城镇整体建设水平。一是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加大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建设的力度,重点进行地下市政管网建设与改造,满足城市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的需求。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特许经营制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运作环境。三是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强化政府提供市政公共服务责任和监管职能,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四是要全面推动建筑节能,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增强安全保障和节能减排能力。五是要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防灾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公用设施防灾能力。六是要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实现公用服务向城外延伸。七是要逐步缩小区域间市政公用事业的差距,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系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