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水泥业:将形成“激活”效应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国务院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举措,各部门、各地也紧锣密鼓地推出一系列相应配套措施。
透过这些措施可以发现:国内一些重要行业将在应对危机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中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政策要点: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取消部分钢材的出口关税。
钢铁、水泥等行业无疑是这次扩大内需政策实施中“受惠最多”的行业。
11月10日,中央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第二天,沪深A股钢铁板块几乎全线涨停。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业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在经历上半年的红火之后,从下半年起,受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作用,钢铁需求大幅减少,价格急跌。9月,全国钢铁企业亏损面高达30%左右,10月,亏损面更是急剧扩大。
据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约需投资4万亿元。“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曾诚分析说,按照去年单位投资耗钢量计算,4万亿元的投资将带来至少1.5亿吨的钢材需求。这将有助于钢铁生产企业、经销商和下游用户信心的提升,促使市场逐步止跌企稳。
专家指出,从钢材品种上看,这些政策出台对建材产品的正面影响较大,但对侧重于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冷热轧产品,直接需求刺激则并不明显。而由于中小型钢铁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建筑钢材比例较大,在这一轮投资中将明显受益。
人们注意到,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刺激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间接推动钢铁业的发展;取消部分钢材的出口关税,则对缓解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钢铁业在获得重要机遇的同时,也将直接对产业链的其他行业如焦炭业等造成连锁利好。”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说。
与钢铁业类似,在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的带动下,国内水泥等行业将被有效“激活”,获得新的重要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给钢铁等行业重新走强构成有力支撑,但权威人士同时提醒:要抓住时机,积极调整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出路。
交通业:迎来基础建设新一轮“全面大提速” 房地产业:9000亿元投入提供稳定契机 纺织业:出口退税调整“对冲”下滑挑战
详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中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从有关资金的投向看,这些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密切结合,既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
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发明显。为及时有效应对变化很快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增长,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力度很大、出手很快、措施很准确、效果会很好。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批准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的中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中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意味着中国自1994年开始采用的生产型增值税将转变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么,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交通业:迎来基础建设新一轮“全面大提速” 政策要点: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审批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安徽省池州九华山等一批民用机场项目。
这次国家拟订的涉及约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基础产业所占据的巨大份额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铁道部权威人士披露,针对目前拉动内需新形势,今年年底前,有34个准备充分的铁路建设项目有可能被批复,规模达3800亿元。明年计划完成投资将达到6000亿元,拟安排新开工项目约70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14个,区际通道、煤运通道及地区开发性项目31个,改建铁路等路网协调性项目25个。另外,根据客货运输需要和新建铁路投产情况,未来4年计划安排机车车辆购置投资5000亿元。
随着各个项目的陆续实施、完成,预计未来3年至5年内,中国铁路的几大客运专线将全线贯通。
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强劲的经济拉动效应将日渐显现:按照2009年铁路完成工程投资6000亿元安排,根据定额水平测算,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000万吨,对GDP的拉动为1.5%。
在公路建设方面,有力的投入将同样带来快速的发展。据了解,明后两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将达到1万亿元水平。
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透露,从明后年的建设重点来看,公路建设将分为三个方面:高速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扩大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改造。还会对水运建设加以适当考虑,包括航道等基础设施方面增加一些项目。李兴华说,“所有这些,将使得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结构优化。”
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下,一大批机场建设项目将很快实施。中国民航局负责人表示,中国民航局正在组织制定扩大内需的方案和措施,加快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2009年计划新开工成都、西安、广州等枢纽和干线机场工程,以及延安、吕梁、淮安等40多个支线机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为2000亿元。
2010年,民航计划新开工上海浦东、成都、武汉、南京等枢纽和干线机场,及稻城亚丁等20多个支线机场建设,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房地产业:9000亿元投入提供稳定契机 政策要点: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要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牵动各方神经。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发展涉及诸多相关产业。防止大起大落,保持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人们注意到,一项总投资达到9000亿元的投资建设计划正拉开大幕。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相关计划,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全国将增加200多万套的廉租住房、400多万套的经济适用住房,另外还有220多万户林业、农垦、矿区的棚户区的改造,总的投资可能达到9000亿元,平均每年有3000亿元的投入。
“随着这一计划实施,一方面,全国100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三年中将基本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巨大投入及相关的消费政策,将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契机。”张春晓说。据估算,如果把上下游的产业加在一起,每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动投资近6000亿元,提供200多万个就业机会。
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既要防止房地产泡沫吹大,又要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必须把房地产发展的重点放在房地产消费需要上。未来政府财政政策及信贷政策会围绕着这个基点而展开。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志勇认为,由于我国过去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严重不足,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很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利于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从长期看,有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这次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专家认为,这将有利于缓解当前房地产业严重的资金困难,也有利于部分购房者利用银行信贷早日改善居住条件。
纺织业:出口退税调整“对冲”下滑挑战 政策要点: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支持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无论是国家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还是相关具体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处于艰难困境中的纺织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作为中国出口创汇主要产业,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纺织业多数企业出现困难,三分之二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1%。今年前9个月,我国服装出口870.85亿美元,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1.18个百分点。
根据有关政策调整,12月1日起将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说,出口退税率分两次上调3个百分点,可使纺织出口企业在年内减亏80亿元人民币左右,能够“对冲”一小部分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损失。
不仅如此,增值税转型改革也将使纺织企业从中明显受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认为,增值税改革对纺织企业减轻负担、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但专家同时指出,目前多数纺织企业面临严重困难,要实现全行业的真正突围,依然任重道远。(参与采写记者:黄全权、陈玉明、刘菊花、孙玉波、董峻、齐中熙、姚润丰)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