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四日电(记者应妮)围绕着五彩的羌族刺绣、演唱着多情的羌族民歌、羌笛飘荡着幽幽之情……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十四日在此间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
在今年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羌族文化受到严重破坏。
此次确定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四川的茂县、汶川等羌族主要聚居区,以及陕西等部分相关地区,该实验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按照公布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将完善生态保护区内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快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并加大对他们的保护,全面收集羌族文化实物和重要资料,建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以及羌族文化数据库、文化数字博物馆等。
羌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有三十多万人。羌族文化从语言、服饰、饮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都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二00七年始,文化部在对各地文化生态综合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中国的第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