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11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山东省政府商定,从现在起到2020年内,将建设6条“西电东送”通道输电入鲁,“西电东送”工程再次提速。
西电东送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工程,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满足东部地区的电力需求,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西电东送,这条能源大动脉架起了东西部互联互动、双赢共赢的桥梁。
东西部能源结构大优化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煤炭资源的69%集中在“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和云南、贵州,水能资源的77%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却相对集中。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水能和煤炭资源,将它们转化为电力并送往东部电力负荷中心。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的不均衡性决定的。
西电东送工程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80年代,我国开展了实施西电东送的有关准备工作。1992年国家批准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进一步为西电东送的实施创造了条件。1999年国家作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为西电东送的大规模实施提供了历史机遇。
2000年,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提出的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建议。同年,贵州、云南的第一批电力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
三大通道构建输电格局 按资源分布,西电东送工程由南、中、北三大通道构成,从2001年到2010年预计总投资在5300亿元以上(不包括三峡电站)。
南通道是指开发西南地区水电和云南、贵州的火电,相应建设输电工程联合向广东送电。中通道是指以三峡电力送出为龙头,将输电网络向西延伸至长江上游地区,实现川渝和华中地区共同向华东、广东送电。北通道是指在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向京津唐地区送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黄河上游水电和“三西”地区火电向华北、山东地区送电。
在第一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在“十五”期间批准开工建设第二批西电东送项目。南通道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建成了800万千瓦电源项目和贵州至广东、三峡至广东等500千伏交、直流输电工程。随着三峡水电站机组陆续投产,中通道新增向华东送电420万千瓦和广东送电300万千瓦,建成了三峡至华东及川电东送等输电工程,实现了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交流联网。北通道新增向京津唐和河北南网送电500万千瓦,建成了内蒙古西部至京津唐、山西至京津唐和山西至山东等500千伏交流线路。
2007年底,贵州至广东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双极建成投运,标志着南方电网“六交四直”10条500千伏西电东送南部大通道的形成。
东西部间架起多赢桥梁 截至2007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送电能力已达4980万千瓦,其中,南通道1680万千瓦,中通道1700万千瓦,北通道1600万千瓦。西电东送工程实施至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既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又将西部地区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大发展。
二是向东部地区输送了经济、高效、清洁的电力,不仅满足了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平抑了东部省份过高的电价,而且可以减轻东部发电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三是把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东西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局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四是工程建设推进了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建一个大型电厂,形成一个小城镇,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经济圈,带动相邻地区的发展。
五是工程建设实现了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建一个大型水电站,具有发电、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六是工程配套建设了一批大型水电站和高效火电机组,实现了全国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拉动了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
科学推进工程后续建设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家将继续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建设好西电东送三大通道,2010年送电规模达到6630万千瓦。
下一步,西电东送的重点在于输送水电;同时,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输送燃煤火电,其装机规模将根据输送电能及市场的需要科学确定。具体来说:
南通道,重点开发广西红水河、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和上游、云南金沙江中游等流域梯级水电站,配套开工建设贵州和云南大型坑口火电厂,研究广东与福建电网联网、贵州与川渝电网联网的可行性,2010年送电规模达到2060万千瓦。
中通道,重点建设好三峡水电站,适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和四川大型水电站向华东、华中和南方送电,2010年送电规模增加到1920万千瓦。
北通道,继续加大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向京津冀电网送电规模,积极推进陕北火电向华北(山东)送电,进一步研究西北黄河上游水电与火电联合向华北和山东送电的可行性,2010年送电规模达到2650万千瓦。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