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4万亿投资计划需要全程审计。 中新社发 宋学海 作
新闻提示 国务院近日公布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地方企业纷纷闻风而动,带着项目来北京寻求支持,希望能从这份投资计划中分一杯羹。(据《上海证券报》)
中央财政投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在京的部委办又将门庭若市。项目投放需要效率与速度,但在此过程中的监督与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
1993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采取与各级政府分税的办法来集中财力,中央财力得到增强,这有利于全国通盘计划,有利于财力向经济落后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但事实上,财政执行情况不仅让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闹心”——中央财政报告每年都有财政转移支付数额,而到了真正缺钱的地方已是“杯水车薪”,也让财力净转出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寒心”——转移出去的财力没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正如前任审计署署长李金华所说的那样:中央各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而怎么花的钱,人大不知道,老百姓更不清楚,这为资金自由支配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中央财政确实有钱了,但钱却往往分布在各个部委,由于预算管理缺少“硬约束”,地方“跑部钱进”的现象必然难以杜绝。这样不但会使这笔钱用不好、管不好,而且还会滋生腐败。
让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目标实现,关键就是要构建良性的公共财政体系,有效制约“寻租”行为。公共财政的本意,应当是纳税人主导的财政,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包括税和费)都是取之于民的,必须用之于民,其收支的各个环节也都应该接受人民监督。
与此同时,除了由中央政府对财政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察外,公众也要有权利和能力进行或委托可靠的机构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督,从而避免公共利益被少数人侵害的现象,使得政府财政的使用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唯有强化公共决策、细化政府预算、规范投资体制、有效监督制约,才能让“跑部钱进”的行为失去市场。因此,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之时,中央财政投资计划的制度安排需要认真审视。(特约评论员顾一冰) (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