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肖春飞、刘丹)14日清晨,上海商学院4名女生因为宿舍发生火灾,从六楼跳下当场遇难。人们无不为4个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而痛惜,但比痛惜更重要的是反思:在我国第18个“119”消防宣传日刚刚过去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发生这起悲惨事件,生命教育究竟如何才能落到实处?
虽然这起火灾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无疑已暴露出一些安全教育的缺陷:例如学生宿舍防火教育,火灾发生后的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如何利用安全通道疏散,如何防止窒息等等。
近年来,教育部门不可谓不重视安全教育,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来看,形式比较单一,更多是老师课堂灌输,缺少课外互动。甚至还有一些中小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把安全教育当形式、走过场;而在中小学阶段就缺乏安全教育的大学生,在高校里也得不到“补课”的机会。
安全教育,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在很多国家,生命意识教育、应急避险教育都是国民的必修课。就学校安全教育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树立生命意识。让学生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二是培养生存能力。让小学生背负重物,在野外徒步行走,考验生存能力……加强生存能力的培养。三是训练应急避险技能。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1分36秒,全部撤离到安全地方。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后来透露说:“这一奇迹,缘于我们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疏散演习。我倡议,每学期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上一堂紧急避险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生安全教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年秋季开学,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但是,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远非一堂课就能涵盖,也不能仅在中小学校开展。如何将这项教育长效化,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