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中国青年报:四川大学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泉明:研究型大学的第一任务就是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合国家的创新战略需要?那就是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
学校应该从办学指导思想上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不是简单地改变教学方法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们在学生和教师考评机制方面做了改革,先后出台《四川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办法》、《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四川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与创造创业竞赛活动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文件和优惠政策。
中国青年报:承办此次“挑战杯”将会对四川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工作产生哪些推动作用?
杨泉明:“挑战杯”给全国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的平台。能参加复赛决赛的学生和项目是少数,但实际上,工作开展的面是很宽泛的。就以四川大学为例,我们有500支团队、5000名学生参与了“挑战杯”比赛,最后入围决赛的有3个项目。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学生就业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不同。创业计划实际上是一种练兵,是一种创业能力的学习,对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前期的培养工作。我们去听过一些学生的答辩,能感觉到他们已经把单一、片面和偏重理论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并且在知识覆盖面上有了很大增长,这将潜在增强他们未来就业面的选择,以及创业起步的有利条件。
中国青年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四川大学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是否受到影响?
杨泉明:我们已经感觉到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今年,来四川大学参加招聘会的校外学生比往年增加了几倍,几乎没有大企业去地方院校开招聘会了。
此外,往年这个时候的招聘会应该是热火朝天的。今年本来有很多大型企业和我们预约了招聘计划,但后来纷纷取消了,金融机构、房地产等行业最明显。从这两个侧面反应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已经开始产生影响。
在应对和引导方面,我们认为要在大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活动,在客观上提高他们的就业容易度。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大型企业提前进入学生的就业工作,一些企业在大三的时候就介入学生的培养。广东核电公司、长江电力公司签订了大学生订单式培养,在大三时就锁定了一批学生将来要进入企业就业。我们会不断增加这样的“合同”,让学生的能力培养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本报成都11月16日电